1 / 54
文档名称:

纳英特机器人硬件手册(精).doc

格式:doc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纳英特机器人硬件手册(精).doc

上传人:3047846861 2016/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纳英特机器人硬件手册(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纳英特? 积木式机器人用户手册杭州纳英特电脑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总页数 49页正文 46页附录生效日期: 2005 年 12月1日编制:刘志华审核:汪卫军批准:汪卫军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 包含实体智能机器人和虚拟智能机器人) 这一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也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有专家预言,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 21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将是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教育部颁布了“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模块, 其中,“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6 个模块的知识与实体智能机器人的知识约有 50 % 的吻合度, 这得益于智能机器人的技术综合性。“算法与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建筑与其设计”6 个模块的知识与虚拟智能机器人的知识又约有 50 %的吻合度, 这得益于虚拟智能机器人的技术综合性。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和科技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有助于探索我国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其意义不言而喻: 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现创新能力教育目标; 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并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有利于挖掘青少年的创造潜能,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技术教育价值体现在: 1 技术的综合性。智能机器人集成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材料、能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等众多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可以说, 目前没有一种技术平台比智能机器人的综合性更强。 2 技术的先进性。智能机器人是前沿技术之一,集成了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 3 技术的自我更新性。智能机器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类人机器人,这需要人类几十年的努力。在此发展过程中, 智能机器人能自主吸收众多技术领域的新发展, 具有良好的技术自我更新性, 从而在本质上保证了智能机器人作为技术教育平台,能持续走在时代的前列。 4 自主体验性。智能机器人项目非常便于设计各种项目或比赛,学生在实施智能机器人项目的自主体验过程中,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等。 5 兴趣激发性。智能机器人项目或比赛富有挑战性,趣味盎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其中第④、⑤两项特性和新的自主体验教育模式相吻合。其实,智能机器人作为新的技术教育装备, 本质上支持自主体验教育模式。也只有采用自主体验教育模式, 教育智能机器人才能体现真实的教育价值。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科技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高科技教育和创新活动,在全国开展了机器人创新大赛: 每年 4月, 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工作部、中国发明协会办公室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性“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竞赛项目共有 8 个大类, 15 个分类,其中智能机器人与发明创新占了重要地位。每年 8 月,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具有 20 多年的历史,并设专区展示青少年机器人创意设计的优秀作品。这些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项目的科技比赛,其根本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今天,秉着中华民族的开拓和创新精神,纳英特不断推出面向教育娱乐的个人机器人!纳英特机器人,是拥有多项专利的高科技产品。它首先是革命性的能力培养平台,用于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 然后是通用的实验平台, 借助于交互 C 语言模块化结构和开放式接口, 可以作为信息教育课程的综合实验平台;最后是出色的研发平台。欢迎访问本公司网站 , 也可以加入网站上的 BBS 了解和讨论关于机器人的一切。我们衷心地祝福今天的小机器人工程师,将来能成为真正的机器人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机器人基础........................................................................................................................................................... 4 第二章动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