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设海洋强国的内涵建设海洋强国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应对海洋问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针对国际国内海洋情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也是我们党和政府针对长期以来海洋问题政策的合理提升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为此, 有必要论述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内涵及保障制度。一、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地位及步骤。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无疑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 建设“海洋强国”进程应符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的要求。而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 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骤应是渐进的, 具体可分两步走, 包括区域性海洋大国或强国和世界性海洋大国或强国。这种分阶段实施的步骤, 也符合我国的基本特点尤其是“三不变”的基本特征, 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二、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内容置于我国必须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布局中, 具体要求体现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最重要的是体现了陆海统筹、集约使用、全面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此, 我国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 应全面加强海洋经济建设、海洋政治安全建设、海洋文化建设、海洋管理( 或社会) 建设等,以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中国之目标或理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三、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内涵及具体指标。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具体路径为发展海洋经济,手段和措施是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这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保障, 前提是急需解决我国面临的重大海洋问题(例如南海问题、东海问题)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并保障实施海洋及其资源开发的安全环境, 从而实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建设“海洋强国”的分阶段目标。尽管国际社会并不存在“海洋强国”的具体指标及基本特征, 也无统一规范“海洋强国”的定义或概念, 但鉴于海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海洋自身的特点, 对照综合规范海洋问题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原则和制度,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笔者认为, 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海洋经济发达, 海洋科技先进, 海洋生态环境优美, 拥有构建和完善海洋制度及体系的高级人才队伍, 先进的管理海洋问题或事故的能力, 以及强大的海上国防力量。在上述指标中, 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海洋科技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技术保障, 也是增强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支柱;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目的之一;高级海洋人才队伍不断涌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依托和重要力量; 管理海洋问题或事故的能力, 是体现国家对海洋问题综合管理的重要条件;强大的海上国防力量,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