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药学第10讲用药心得十讲.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学第10讲用药心得十讲.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学第10讲用药心得十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药学第 10 讲用药心得十讲《用药心得十讲》第十讲第十讲谈谈组织药方医生组织药方, 俗称“开药方儿”或“开方儿”。药方又名“处方”或“方剂”。它是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辨证、立法以后, 根据立法的要求, 结合具体病情, 选择适用的药物, 按照组织药方的原则和药物配伍变化,酌定用量轻重大小等组织而成的。是治疗法则的具体运用, 是医生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医疗体系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经过长期医疗实践, 不断总结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 逐渐发现把几种单味药组织成药方来使用, 则能集中群药的特长, 发挥药物的配伍变化作用, 可以产生新的力量, 以提高治疗效果; 并能通过组织配伍,使每药更好地发挥其特长,纠正其缺点和弊害;组织成药方,则可随症加减, 变化灵活, 应用范围可以大大扩大。于是就逐渐把药物组织成药方来使用, 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使用方法和宝贵经验。可以说,药方的产生是使用药物方面的重大发展与进步。下面仅就个人学****体会来谈谈组织药方的几个有关问题, 仅供同志们参考。 1. 药方的组织原则: 为了使药方更好地产生治疗效果, 使各药都能尽量发挥作用。并利用药物相互间的相助、相畏、相须、相使等作用, 辅助不足, 监制太过, 以增强药方的治疗作用。因而, 在组织药方时, 方中的药物不是简单地、平均地排集起来的, 而是根据治法的要求和具体情况的需要各有侧重与主次轻重等区别。一般说药方中的药物要有主药、辅药、佐药、使药等不同。(l )主药:针对病情或病因,治疗主证,解决主要矛盾,药力使用最充足的叫主药。(2 )辅药:辅助主药或监制主药,使主药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的叫辅药。(3 )佐药:治疗兼证或为了使主药、辅药更好地发挥药力而予以创造有利条件,给主药、辅药增强效力的叫佐药。(4 )使药:引导药力直达病位,或引药上升,下降、达表、入里, 或协调诸药,或矫味、赋形的叫使药。另外, 还有在热药中少加一些寒药, 或在寒药中少加一些热药, 以利治疗作用的叫做反佐药。反佐药在一般情况下不常用。以上是组织药方的一般原则。举例来说,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是治疗伤寒太阳病、表实证(头痛、恶寒、发热、无汗、气喘、全身肢体酸痛、脉浮紧等) 的主要方剂。方中用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为主药; 桂枝辛温通阳, 增强麻黄的发汗、散寒作用为辅药; 杏仁苦平利肺气而治兼症的气喘, 同时杏仁苦降又能防止主药的辛散太过为佐药; 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 共达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的作用。上述例子只是就一般组织情况而言,如果遇有病情复杂或病情严重的, 也可用两味或三味主药, 二至四味辅药, 三至五味佐使药, 甚或六至六味佐使药等等; 但也有时用一味主药,二、三味辅药组成药方; 也有的不用辅药, 只用主药和二、三味佐使药组成, 甚至也可只用主药,和使药组成药方。就是说不一定每张药方都要具备主药、辅药、佐药、使药以及反佐药等等, 主要是根据治法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需要而定,不可刻板拘泥。 2. 药方的灵活变化: 组织药方既要有一定的原则性, 但又必须有随证加减变化的灵活性。常用的药方变化方法, 概括起来, 约有以下几种: (1 )药味增减的变化:例如四味补气汤(旧名四君子汤)是由党参(或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但如遇有脾胃虽虚但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