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第三章五臓为阴,六腑为阳.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五臓为阴,六腑为阳.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6 2020/1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五臓为阴,六腑为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五臓为阴,六腑为阳
你的“ 硬件”结构决定了你的健康 五臓六腑绝对是人体的硬件。臓腑有阴阳之分,五臓属里, 故为阴;六腑属表,故为阳。 五臓是指心、肺、脾、肝、肾。五臓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以 及藏神,主志的功效。其生理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 “ 老大”是心。五臓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 以保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六腑是指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的共同功能是受纳腐熟 不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 五臓六腑之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 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学会调整臓腑平衡,以激发人体自我修复潜能 《素问 ·五臓别论》:“ 所谓五臓者,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 满也。 ”
人体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寄居着数以万计的 “ 微小生命体 ” 。在显微镜下,无数种细菌被暴露在光 天化日之下,即便如此,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活得好好的,这 是因为,人体有很强的自我平衡潜能。
比如说发热。当致病邪侵入人体后,主宰调节体温的功能的 皮毛就很快地紧闭,使体内的热量不再外泄,体温自然而然 就会升高。这既能使外来的病邪活动能力减弱,增强了自身 的代谢能力;又可以使体内臓器产生大量白血球,细胞活动 能力增强,磨刀擦枪,投入战斗。
通常情况下, 即使发生疾病, 机体本身也能充分应付。 当然, 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机体自行治愈,有些病还是要靠药物、 手术、心理等手段来治疗。多数情况,外源性病因及药物在 疾病发生与治疗的过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 角色的却是人体自身。中医认为: “ 正气存内,邪不 可干。 ” 如果体内正气充足,邪气就不会破坏体内的 阴阳平衡。
疾病与人体两者难以割裂,就如同皮与毛的关系。在治疗时 不能一味 “ 追杀疾病 ” 而不顾人体的承受能力。 要知道,任何药物对人体都有损害,它在 “ 追杀疾病 ” 的同时也会破坏人体的臓腑、经络、气血功能。 中医治病讲究调节大环境,只要将臓腑器官失衡的环境改 变,使之达到阴阳平衡,那么疾病就会不治自愈。正像各种 自然疗法,如按摩经络,一点药没用,只是循经推导,改善 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最终也会战胜疾病。
臓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样可以使全身阴 阳协调,维持整体的健康状态。如肝主升发,它善于升发阳 气,宣散郁滞,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所以能够促进脾胃升 降;而肝和肺的合作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肝属木主升,肺属 金主降,他们的运作使得气机有升有降,有升有降才达到了 平衡。如果其中有一个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气机升降就会 失去平衡,而且最后阴阳不调、气血不周,清气不升,浊气 不降,不能循环流通,全身就会生病。
臓腑协调能力决定了人体自我修复潜能的大小。从养生角度 来看,协调臓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怎 样来协调呢?一方面要强化臓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 代谢的活力;另一方面还要 “纠偏 ” ,当臓腑间 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 以纠正其偏差。 中医称之为 “ 扶正固本 ” ,就是重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各种 手段去恢复、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这个所谓的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现代观念来理解,就是 臓腑组织的细胞再生能力。有许多的病,如肝病、肾病、心 臓病,其致病因素为多发性的、非特异性的、隐蔽性的。或 查不出来,或虽查出来却无特异性的治疗。此时我们就可以 应用各种手段去促进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促进其细胞再 生,通过这种途径而使臓腑组织得以平衡,生理功能紊乱得 以恢复。
“ 邪去正自安。 ” 如果在疾病早期及时控制、去 除致病因素,机体内在臓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就有机会恢复正 常了。如细菌性肺炎、伤寒、痢疾等病及时用药控制,去除 致病因素。一旦致病因素及时去除,就算有臓腑组织的细胞 损害,臓腑组织仍然可以依靠细胞再生机制进行自我修复。 任何疾病都会对人体生命产生威胁。人体的自我康复系统, 对付各种疾病,都是整体一致的。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在对 付外敌的入侵,或是内部发生动乱时,都应该有序地组织与 之相适应的力量,绝不是不分主次,倾巢出动;一定要根据 对抗的需要,恰如其分地予以解决。这是保护自身康复系统 最好的措施。
¹ 寻医记: 问:如何来调养五臓平衡,以助身体的自我修复潜能呢? 答:其实,《黄帝内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 方法。《黄帝内经》认为,用五味以治五臓,可宣通腠理, 运行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