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虚假新闻看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虚假新闻看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doc

上传人:小雄 2020/12/10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虚假新闻看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虚假新闻看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迅速发展, 虚假新闻也频频见诸电视、报纸和网络等载体。本文通过对 当前我国新闻虚假新闻的危害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新闻记者 职业道德的缺失,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关键词虚假新闻;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 (2012) 78-001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来, 对信息的获取大都来自于电视、报纸、网络及手机等,对于 信息的提供者一-新闻记者,人们给予地关注也越来越多。 由于人们对信息载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闻工作人员的 不断增加增多,信息载体间的竞争白热化。逐步导致一些新 闻记者经不住社会的金钱诱惑和自身的职业压力,投机取 巧,见利忘义,出现了 “虚假新闻”这类违规现象。2011年 《中国新闻出版报》开辟专栏,公开报道了 2010年涉及的 三个虚假报道的典型案例,这一系列的报道失实事件促使人 们引发了一场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讨论,引起 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反思。本文分析了虚假新闻的危害性,重 点探讨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缺失的具体原因,旨在为新 闻记者建设正确的职业道德提供帮助。
1虚假新闻的不良影响
1) 容易误导舆论、危害社会。虚假新闻不仅浪费受众 的时间、精力和感情,甚至对社会的常态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一旦发生不实报道,轻 则误导社会公众,混乱公众的思想,重则影响社会、经济的 和谐与稳定;
2) 容易影响形象、丧失威信。虚假新闻由于自身是虚 假不实的,一旦揭穿,不仅影响媒体自身的形象和威信,更 对被报道涉及的事物造成负面影响。有一些虚假信息,会直 接影响到国家、城市、团体、企业、个人或商品的形象和威 信,造成巨大的荣誉、信誉和经济损失。可以说,就像双刃 剑一样的虚假新闻,既害人,又害己,更害社会。
2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具体问题及对策
1)新闻记者求真务实精神的缺失。《中国新闻周刊》在 2012年12月6日曾转发过一条“金庸”去世的消息,引发 了 一场轩然大波。作为一个专业报刊,在未予核实的情况下, 轻信失实新闻,不践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这本身就是 求真务实精神的缺失。作为新闻的特性之一,真实性向来是 不可或缺的。近来年,有些新离记者一味求快、求新,缺乏 核实新闻真实性的踏实作风和求真求实的专业态度,对一些 道听途说的事件,不去采访核实,反而采取添枝加叶、夸大 事实地加以报道,从而混淆观众的视听。对于这种问题,需
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新闻记者 不畏艰苦、具有良知、注重实践的品格,要努力把新闻的真 实性还原给广大受众;
2)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水平偏低。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面,首先是新闻集团发展迅速,为了及时、快捷、大信息地 获得新闻,大量招用新人、特约记者、临时记者,由于不专 业,对新闻操作规范不熟悉,缺少基本的职业素养。再就是 国内新闻记者低龄化、年青化问题严重,不愿外出采访,没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把采访通稿略加润饰即予发表,缺 乏基本的职业精神。第三,新闻审稿人员审核和把关不严, 对提供的稿子随意发表,也是导致虚假新闻滋生的一个因 素。对于这种情况,要加强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方面的教育, 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