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

格式:ppt   大小:18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0/12/10 文件大小:1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知识导读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知识导读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甚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用的词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⑧终老:终生。
诵读指导
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那种相知相爱不能相守的别离之情应该是很凄楚的
(缓慢,悠长,低婉,哀伤的语气)
诗歌赏析
用四个词概括一下本诗的大致情节。
采花 —— 送花 —— 望乡 —— 思亲
体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轻松欢乐——乐极生悲——忧从中来——愁苦绵绵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诗歌赏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 “江”等意象。
芙蓉,即荷花、莲花,谐音为“夫荣”, “莲”谐音“怜”,“怜”即“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采莲的人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的美丽优雅迷人的情景,
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清幽、高洁的意境。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么?他(她)的想法实现了没有?
想象主人公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使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1)采莲不为欣赏悦己,而为送人示爱,而所送之人却又远在异乡,爱的心声化作了无边无际的思念。
(2)用美好热闹欢快的场景来衬托人的凄清心境。
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摘花欲赠送亲人。没有,因为花没送出去。
由作者自问自答可看出他的情绪悄悄地由欢欣转为失落,
为后文的黯然神伤作铺垫。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让我们仿佛能亲眼目睹主人公的动作。
(2)“漫浩浩”用两个叠字,写极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短短十字,因空间而产生的无限哀愁显露无余。游子尚可望乡,思妇却不知望向何方,一份无着的思念,使她感到了无声无言的迷茫。
(3)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似乎能看见在美丽的荷花,欢乐的人群背后一个主人公正孤单忧愁地站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方向张望,可是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山水迢迢路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