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马克思关于实践论的观点.ppt

格式:ppt   大小:3,100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关于实践论的观点.ppt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12/11 文件大小:3.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关于实践论的观点.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毛泽东《实践论》
《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于70年前。70年来,中国面
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两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
它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
“两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原
则,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重要结论,诸如“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具
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做好矛盾转化工作”等等,不仅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
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思想法宝,也是新
时期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遵循
的理论原则。
十七大报告
一、写作背景

克《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
主著作。写成于1937年7月。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
选遭受极大的损失
《实践论》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
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
写的。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
哲学时的讲义中的一部分。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
第1卷。
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
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
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
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
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
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
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
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
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
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以这篇论
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蒙哥马利:“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略家是毛泽东。中国人说
他是太阳,我颇认同这个比喻。”
“毛泽东是中国两千年来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无
论是小范围周旋的四渡赤水,还是大兵团会战的三大战役,他都表现
了超凡的智慧,说是鬼神莫测之机也不为过。
更奇妙的是1938年以后,毛泽东极少亲临前线,只呆在延安的
窑洞内和西柏坡的平房里,用一封又一封电报指挥千里之外的部队作
战,总是每战必克。韩战发生以后,他也是这样呆在中南海指挥着异
国他乡的战争。我发现,每当那位不太听话的彭德怀遵照他的电令去
排兵布阵、去穿插包围,盟军必吃大亏;每当彭德怀将他的电令扔在
旁,照自己的意图干,盟军最后就笑逐颜开。”
令蒙哥马利惊叹不止的是毛泽东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居然连最简单
的枪支都看不明白,更不用说用于韩战的苏制武器了。而多管自行火
箭炮“喀秋莎”,他就更看不明白了
■二、中心思想
揭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
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论》是一部认识论著作,也是一部辩证法著作,
■①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
决的无限辩证发展的过程;
②论述和发展了认识领域中的量变质变规律
■③论证了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论述了辩证法和
认识论的一致性,即功能的一致、认识运动公式的一致
《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
问题。它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树
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为延安
整风运动作了理论准备,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内容简介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著■(三)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
的统一
(五)结论:揭示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
限发展,科学地概括出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实践性》一开头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以前的唯
竟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发展,去观察认识
星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
原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護1、旧唯物反映论是直观、消极反映论
(1)旧唯物主义,包括法国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
物主义。
(2)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反映论但不能揭示出认识对实
践的真正关系
2、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不同的原因
竟(1)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不单有其自然属性,更重要
主的是具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