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阿西里西》教学设计桃花山小学王云捷教材分析: 《阿西里西》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第三册第一单元里的一首歌曲, 是一首彝族儿童游戏歌曲。 2/4 拍子, 这首风趣的歌曲, 轻松、愉快, 又富有童趣, 其中丘都拉迪嗡啊, 嗡啊, 的衬词更是带给人一种欢乐、高兴的情绪。抒发了彝族孩子们游戏时的愉快心情。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一个很活跃的年级, 但学生对彝族的音乐接触较少。基于这样的情况,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直观教学优势,辅音乐教学, 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架起课堂音乐和生活中音乐的桥梁,拉近学生与书本音乐的距离,帮助学生打开多彩的音乐世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学情,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 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一、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二、能力目标: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三、认知目标: 学会歌曲《阿西里西》, 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能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重点、难点: 本首歌是一首彝族儿童歌曲, 在歌词中穿插使用了一些彝族的方言, 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中不经常见到的,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 是让学生体会彝族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并能有感情地演唱彝族儿童歌曲《阿西里西》。教学难点:结合歌曲《阿西里西》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活动。教法和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 学生不是为了学而学。在教学过程中, 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为辅助手段组织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并茂的多媒体音乐世界, 创造和谐、快乐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想象与热情,让学生自主地走进音乐的世界。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以感受、体验彝族音乐、风土人情的美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聆听、观赏、歌唱、游戏等音乐活动中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同感受音乐的美。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教师课前播放《阿西里西》的歌曲的旋律,创设一种音乐氛围。学生跟老师一起做拍手律动。师生唱问好歌, 在欢乐的歌声中进入今天的音乐课。二、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找朋友》的歌曲录音, 并带学生一起做律动并演唱歌曲。激情导入: 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 如果生活中能遇到几位和自己志趣相同, 能够共同成长的朋友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心中的幸福吧! 2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随音乐演唱并律动、 3 、师:我们幸福的歌声飞越了黄河,跨过了长江,感染了西南地区的彝族小朋友, 你听, 彝家的小朋友也唱起了幸福的歌儿。教师播放《阿西里西》, 仔细听一听, 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它的情绪是什么?(播放音乐《阿西里西》) 三、趣味节奏,走进歌曲师: 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它的名字叫《阿西里西》(板书)这是一首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是彝族语“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 彝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 彝族人民善良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