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授课讲义
课程针织服装设计工作室1
教师徐雪漫、陈红娟
系别服装工程系
班级 2008针织
日期 09年11月30日—12月30日
主题创作
主题名称:针织单品几何变化
引言
该主题的拟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由教学小组教师集体确定的,是作为初学者进入服装设计的专业基本训练。主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学习基本设计的方法和造型诠释的方法。
在这里所要提示同学们的是:首先应建立的是一种思想姿态、而不仅仅是掌握学习方法。基本设计方法也是一种探究的形式。
主题::针织单品,几何变化(伸展/合身、合乎比例/不合比例……)
探索阶段
目的:以一种探索的态度开始工作
尝试各种不同的有创造性的方式
具体要求:
应该把上衣看作一个可以分解和拆卸的物体。通过分解变形上衣的各个部分以重新组合成新的上衣。
收集寻找图片:男式雨衣、香奈儿套装、摩托车手的上衣、18世纪的上衣、(法国12-17世纪的)男式紧身短上衣、燕尾服、19世纪30年代的男式套装、19世纪30年代的高尔夫运动装、现代防护服、19世纪的女式套装、牛仔上衣、帆布短袖上衣。
目的:探索针织单品的外形和结构
分解一张或几张针织单品参考图片,全部分解或部分分解
通过增加或减少、增添、增多、省略参考上衣的某些部分以得到新的上衣外形
综合运用剪/贴/组装、画、线条、块状等各种方式工作
指明构成针织服装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进行多种不同的尝试,变化比例
变换上衣的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功能
再次增加或减少服装的某些部分
以素描、效果图的方式表现
按照“几何变化”的主题来统观、观察、分析作业
根据个人的主线继续探索单品
画出针织单品的轮廓,变换比例以得出不同的外形
加入构成单品的细节
采用线条和块面工作
收集设计和工艺方面的资料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使用的参考上衣,通过画和相应的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卡片。
目的:从以下几个角度获取信息,揭示特征,进行分析:历史(过去-现在),文化(谁穿,什么时候穿,怎样穿,在哪里穿,为什么穿),技巧(制作、材料),人体工程学
将探索作业与上衣的相关知识结合
要求对自己的探索作业提出疑问并使自己的上衣在外形、技巧、人体工程学和文化方面具有一致性,以便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上衣。
这项作业要求把身体和上衣结合,将上衣画在模特上。
发展阶段
目的:针对个人设计的针织单品,提出各种设想
将各种不同的比例变化相结合
综合考虑以下信息:流行趋势-可操作性造型-技巧-人体工程学……
要求通过发展系列单品,能够肯定自己的主线。设计的针织服装应该符合当今流行趋势,能够被做出来,并与身体契合。
制作阶段
目的:确保外形
制作模型
要求调整并完成自己的作业。学生用棉针织在人台上明确衣服的外形,并对照实物画出草图,指明工艺以提供上衣的详细信息。
服装工艺阶段的学习方法:
——工艺师的眼光是在反复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
——工艺制作的好坏最终要由成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