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回顾与展望信息技术教育.ppt

格式:ppt   大小:697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顾与展望信息技术教育.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0/12/13 文件大小:6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顾与展望信息技术教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顾与展望信息技术教育
回顾与展望信息技术教育回顾与展望信息技术教育回顾与展望中的教学目标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关系
思考信息素养培养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思考发展信息素养内涵和外延的方向性
把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认知与技术实验室 徐晓东
回顾与展望中的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关系
思考信息素养培养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思考发展信息素养内涵和外延的方向性
把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认知与技术实验室 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发展中的问题概览
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之快,我们无暇对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中一些固有问题做深刻的反思:
两种观点:技术是善意的;技术是邪恶的;
三种假设:
技术产物冲击和意义一成不变;
技术冲击会随背景脉络而变化;
归因于技术本身,认为技术是无情外在力量,不可阻挡,无暇顾及技术运用的社会脉络。
三种假设的基础:技术决定论——归因于技术本身而非人类,将技术变化视为自然,不可避免,由此掩盖了真正决定方向的社会历程。
3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认知与技术实验室 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固有问题探讨
其结果是:造成无助感、无力感;
改变:从聚焦于技术转到聚焦于环境文化。
过分强调社会脉络导致另一个问题即技术中立论:“技术本身无善恶之分”,其对社会的影响受到使用者的操控——塑造适应环境的技术。
关于课程教育中固有问题的小结:
技术决定论、技术中立论;
技术观、情境观、生态观;
适应技术观、塑造技术观;
现有的课程目标是否充足?
课程编订三要素:社会、人、教育内容
4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认知与技术实验室 徐晓东
“相互影响”中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固有问题
社会、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主体、教育内容)
三者关系的共识远多于分歧-错综复杂地相互影响
社会:
对人才培养提供需求;
对公民素养教育提供基础;
自上而下影响(控制)、对课程实施的外在压力(权利)
控制:人们主导他人、主导事物(信息技术-机器)的行动或过程;阻碍他人自主性(如,机器或程序或意图控制人(学生))。
权利(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决定学什么,什么是重要的。
5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认知与技术实验室 徐晓东
经由教师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教育价值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为传统的课程发展带来生机。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教师选取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援学生开展校本课程学****br/>特点:
知识来源不局限于教科书;教师很难只依据教科书完成课程教学。
结果:
教师在判断学生的学****成果、进行指导方面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在选取教材、作出评价及反馈方面必须有自己的主见。
正规课程
Formal Curriculum
校本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化教学资源
Contents
经验基础
革新建议
应用
反馈
支援
执行
(徐晓东,2005)
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认知与技术实验室 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中固有或现实的问题
运用上述观念理解现实,提出如下问题:
我们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有关人员(或学生本身)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对使用信息技术产生的行为和结果负有责任?
我们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导未来的计算机专家、软件工程师、IT企业家,设计出可以加强对上述问题理解的信息技术或系统?
我们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育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驾驭和明智的选择,让学生有能力在学校教育中,让生命更有意义,实现价值(观)和品德上的转变。
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认知与技术实验室 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中固有或现实的问题
很多学生甚至成年人行动说明:
在很多问题上把主体能力归因为计算机。
责任应该归咎于设计、选择使用这些IT (计算机)技术、行政人员,制造机器企业等。
但有些工具天生具有功能倾向性(特性):人以特定方式使用这些工具,以达成特定目的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应该驾驭技术,为使用制造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结果和行为负责
ICT教育可以借助学生的“设计学****活动加强上述教育,由此把更多的技术控制和学****责任转移回归到学生身上。
8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认知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