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ppt

格式:ppt   大小:6,167KB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ppt

上传人:erterye 2020/12/13 文件大小:6.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夏季养生

夏失,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
起,到立秋之日正。其间包括立夏、小
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
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
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机体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
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
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
匮乏的夏令生理特征,此时更应注意机体的调摄
和保健,正确把握夏季酷暑时机,注意未病先防
冬病夏治则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甚至可以改善
某些顽固疾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
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
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致
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
,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
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
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
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
夏季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
1、夏季人体生理变化
阳盛外浮,阴伏于内
“四时惟夏难将息,伏阴在内腹冷滑
人体散热难-发热
气温高
出汗多
CORE
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湿粘
基础代谢加快--能量需求增多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差
(注意力精
确性反应速度协调性对时间空间的判断
力)
夏季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

暑热湿邪的致病特点
暑邪致病
1)阳热之象明显
发热汗出面红目赤
2)上犯头目,扰及心神(心烦囗干小便短少
3)易于耗伤气津
神疲乏力头晕脑胀
4)多见暑湿夹杂
身体沉重
夏季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
2、夏季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暑热湿邪的致病特点
湿邪致病
疲乏困倦,头晕脑胀
1)易伤阳气
2)易阻气机
身体沉重脘腹胀满
3)多见头身肢体困倦
食欲不振小便更混浊色深
4)秽浊不清粘滞不爽
大便秽浊腐臭
2、夏季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热邪的致病特点
火邪的致病特点
1)阳热之象
壮热面赤舌红脉洪等
2)易于伤津耗气→→煎熬津液迫津外出等
3)易袭人体上部一火热上炎上部易受火邪侵袭
4)易生风动血一热急生风迫血妄行
5)易扰心神—→火热躁动与心相应
6)易致阳性疮痈
气血壅滞热聚肉腐
季中医养生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
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
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
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
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
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
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
适应暑热的气候。
夏季中医养生重点
夏季养生主要在心脾两脏。
注意火热、暑邪、湿邪、阳气四个
方面。
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