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小寒 1月5日-7日
冷风寒气冰天地——小寒养生“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寒时节,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梁米、韭菜、茴香、香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羊肉、猪肝、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鲢鱼、虾、海参、酒等。
二、大寒 1月20日-21日
装素裹腊梅飘——大寒养生 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食补多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为主。故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
三、立春 2月3日-5日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据《素问·藏气法时论》的:“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之说,可以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四、雨水 2月18日-20日
雨水谨防湿邪,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宜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五、惊蛰 3月5日-7日
惊蛰顺时养阳,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故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春天肝气旺易伤脾,因此春季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
六、春分 3月20日-22日
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上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不当饮食,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此外,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
清明 4月4日-6日
清明节养生九字诀:养肝脾、 防流感、 吃野菜。另外清明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防治高血压病的菜肴有:家常公鸡 [功效] 温中补虚,降压安神。口磨白菜 [[功效] 清热除烦,益胃气、降血脂。鸡汤鱼卷 [功效] 滋阴润燥,清热利湿。对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炎、消化不良等都为适宜。建议多食种子植物如荞麦、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子等。
八、谷雨 4月19日-21日
谷雨适时调情志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