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电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

格式:docx   大小:141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0/12/14 文件大小:1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网建设指导意见
四、高压配电网(35kV、llOkV)
4」网架结构
,提高电网整体输送能力和供电 可靠性。高压配电网应采取以220kV变电站为中心、分片供电的模式。
,至少有两条110kV(35kV) 线路作为主供电源为其供电。
,满足用电负荷不断增 长的需求。
、环式及链式,县城电网宜采用 环式或链式接线方式。


、相互协调的原则,根据电力系 统发展规划和布局、差异化规划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与城乡规划的衔接以及沿 途地形地貌、地质、林木、障碍设施、交叉跨越、环境保护、交通条件、施工和 运行等因素,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具体要 求如下:
(1) 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能适应电力系统各电压等级的近远景电网发展 规划和布局的要求,统筹规划,综合利用走廊资源,通过优化路径方案,提高电 网建设、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 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与城乡规划等地方规划相衔接,充分应用电力 设施布局规划的成果,充分利用河流两岸、道路绿化带等通道条件。电缆线路的 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可与各种管线及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敷设,并 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
(3) 线路路径的选择尽量靠近现有公路,在特殊地形、极端恶劣气象环境 条件下重要输电通道宜采取差异化设计,适当提高重要线路防冰、防洪、防风等 设防水平。避开不良地质地带条件引起的倒塔事故,应避让可能引起杆塔倾斜、 沉陷的矿场采空区及基础施工难度大、杆塔稳定性可能受威胁的地段;不能避让 的线路,应进行稳定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地基处理(如灌浆)、合理的 杆塔和基础型式(如大板基础)、加长地脚螺栓等预防塌陷措施;,合理选择交叉 跨越点,避免大档距、大高差,以方便施工、运行,提高线路建设的经济性及其 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4) 对于易发生水土流失、洪水冲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段的杆塔, 应采取加固基础、修筑挡土墙(桩)、截(排)水沟、改造上下边坡等措施,必 要时改迁路径。分洪区和洪泛区的杆塔必要时应考虑冲刷作用及漂浮物的撞击影 响,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对于河网、沼泽、鱼塘等区域的杆塔,应慎重选择基 础型式,基础顶面应高于5年一遇洪水位。
(5) 线路路径的选择应避开水利设施及其他重要设施等,无法避让时,应 配合建设单位做好专项评估和报批工作。充分考虑与通信设施及易燃易爆设施等 的相互影响和协调,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并取得有关必要协议。
(6) 架空输电线路应尽量避免跨越建筑物,如无法避让时,应留有合理的 安全距离及裕度。一般被跨越建筑物高度低于15米时,按建筑物高度15米考虑 跨越,建筑物高度高于15米时,按建筑物实际高度考虑跨越。架空线路跨越森 林、防风林、固沙林、河流坝堤的防护林、高等级公路绿化带、经济园林等,宜 根据树种的自然生长高度采用高跨设计。电力线路的路径还应尽量选取少拆迁房 屋及其他建筑物、少占农[□的方案。
(7) 新建线路的路径与原有的电力线路存在交叉跨越,或涉及运行线路的 换接、门接时,应充分考虑交叉跨越的位置、交叉跨越的方式、换接点或门接点 的选择,以方便施工,并尽量减少施工停电的可能性。
(8) 线路路径选择应以冰区分布图、舞动区分布图为依据,宜避开重冰区 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区域。新建架空输电线因路径选择困难无法避开重冰区及易 发生导线舞动的局部区段应提高抗冰设计及采取有效的防舞措施,如采用线夹回 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等,并逐步总结、完善防舞动产品的布置原则。为减少 或防止脱冰跳跃、舞动对导线造成的损伤,宜采用预绞丝护线条保护导线。舞动 易发区的导地线线夹、防振锤和间隔棒应选用加强型金具或预绞式金具。
,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要求的条件下,变屯站、 发电厂出口段的线路路径应根据其远景进出线的要求,统一规划预留,可结合实 际条件,采用同塔双回(多回)线路架设,提高单位走廊的输送容量和土地资源 利用率。县城区变电站进出线或线路走廊受限时,架空线路宜采用同塔双回(多 回)、同塔混压或紧凑型线路架设方式。
llOkV架空线路杆塔一般不采用拉线塔,宜采用自立式角钢铁塔、钢管组合 塔和钢管塔。在老百姓和地形允许条件下,可适量采用水泥杆。同塔双回(多回) 铁塔应采用高强钢。
424跨越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二级通航河流及llOkV及以上 线路等重要的交叉跨越应采用独立或四塔三档耐张段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