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银联:大佬的逆袭.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银联:大佬的逆袭.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12/14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银联:大佬的逆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经国家周刊 我有话说
  《财经国家周刊》6月独家报道《银联封杀计》的主角,日前再度站到舆论的风口浪尖——8月底,中国银联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逐步将非金机构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至银联网络。
  随即,第三方支付的代表支付宝[微博],日前以“众所周知的原因”宣布停止线下收单业务,直指中国银联的垄断、“收编”意图。
  垄断一词,对银联来讲,长期如影随形。
  从与VISA清算通道的国际之争,到跨行查询收费的国内话题,中国银联似乎逃不脱有关垄断的争议。“收编”第三方的企图,只不过是一个新注脚。
  曾供职于银联的一位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银联成立的初衷是打造跨行转接平台,依托平台优势顺势垄断了ATM机跨行转账、POS机收单等业务。但是互联网与移动支付快速发展超出了银联的想象,才有了银联逆市场化而为的“收编”。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业务迅猛发展,各大支付公司不仅在线上支付与银行直连,线下POS机收单业务也开始慢慢撇开银联通道。原本就缺少线上优势的大佬银联,如今还面临线下优势被蚕食的窘境。
  然而,就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时刻,银联传来高层人事变动信息。有媒体爆料,现任中国银行(, -, -%)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有望接替许罗德任银联总裁。两人都出身央行。但对此人事变动传言,银联“不予置评”。
  异化的“国家队”
  银联成立之初,背负着国家战略层面的任务。
  2002年3月,银联在上海挂牌成立,主要负责建立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
  银联将这一交换网络喻为金融业的“高速公路”,类似于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银联最初并不被业界视为追逐利润的主体。
  出身央行的高管团队、85家银行发起的股东团队,也都给银联打下了“国家队”的烙印。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ATM机和POS机应用的逐渐扩大。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银行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拓展这一部分业务,银联将原来分布在全国18个地区的信息交换中心整合为各个分公司,又成立了银联商务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卡收单服务。
  此时的银联已不是单纯的卡组织,开始成为营利机构,以线下收单业务为主,且缺乏竞争者。
  根据易观智库2013年1季度数据统计,在POS收单市场,银联商务以绝对的交易额优势排名第一。
  在银联还沉浸在独占线下收单业务的垄断地位之时,电子商务领域却已悄然变化。
  从2004年开始,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开拓互联网支付的蓝海。
  “当时,马云[微博]曾经找过银联,希望通过银联的信息转接平台来实现消费者可以使用任何一张银联卡就能完成网络购物结算。只是,在那个节点上,银联根本没瞧上这些支付机构。”前述业内人士称。
  一位阿里金融人士也表示,线上支付没有与银联合作,不只是费率的问题,跟整个支付清算行业的发展历程有关。第三方支付初期服务的电商规模较小,不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行业,所以只好选择跟银行直接连接。
  搭不上银联的“高速公路”,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自建“省级公路”。“最开始我们一家家银行去谈,需要带上很厚的资料,需要不停地介绍自己,介绍支付业务的创新。”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直到后来有银行主动找上门合作的时候,互联网支付的春天便开始了。此时,支付宝和财付通已依靠各自的电商平台稳居线上支付的头两把交椅。
  2009年,银联旗下的一家专注线上支付的子公司——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ChinaPay)重装上阵,试图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2011年6月,银联正式宣布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业务,直接挑战支付宝疾行推进的“快捷支付”。
  至此,银联的卡组织的身份已经异化。“可以说一半是官,一半是商,可以选择性地怎么赢利怎么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曹红辉说。
  暴利奶酪
  大举抢占线上支付市场的同时,银联的主体业务利润也呈高速增长之势。
  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银联净利润不到1亿元,到2011年底,便越过了10亿元的大关。
  银联收入主要来自两大业务,即POS跨行转接服务收入和ATM跨行转接服务收入。
  一位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介绍称,这两部分的业务收入基本占到银联整体营业收入的七成左右,尤其是POS机转接服务更是银联主要的稳定收入来源。
  按目前模式,POS机刷卡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机构、银联按照7:2:1进行分配。银联除了坐收一成的转接费用外,旗下的银联商务还是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收单机构。
  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