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财务管理的论文范例五篇
【篇一】
伴随信息化步伐的逐步加紧,高校财务管理中已经普遍应用了信息技术,高校的筹资渠道不停拓宽,收费模式不停改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复杂化,财务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业务步骤及管理模式,对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已逐步从核实型向管理型转变,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融入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之中,使信息化系统和财务内部控制有机结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推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可连续发展,加紧实现教育当代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一、高校信息化下建设财务内部控制的必须性
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停改革和完善,越来越重视高校的管理建设,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了加强高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高校的可连续发展,必需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实时监控财务的使用情况,从根源上遏制贪污腐败、财务造假等现象的产生。因为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轻易造成多种财务漏洞,比如未按要求用途使用科研经费、物资采购收受回扣、财务审批权责不明等,全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教育失衡,不利于高校的整体发展,而强化财务内部控制能够促进各项经济活动严格遵照法律法规,有效地处理各类财务难题。
现在,中国的内部控制发展相对缓慢,内部控制理论还不系统,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也不完善,无法形成全方面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体系。为了规范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办学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应对能力,需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含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是一个监督和控制的方法,能够经过对资产的保管、检验、使用、清算等方法进行监控,应用在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管理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够确保财务工作的安全有效。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升财务预决算管理水平,经过对历史财务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愈加正确、立即地开展财务预算和决算管理工作,实现高校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为财务管理带来了便捷和效率,使高校财务信息得以充足利用,从而有利于制订科学的决议,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过,信息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不但带来机遇,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高校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稳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和财务内部控制建立相辅相成,信息化推进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发展,财务内部控制能够防范信息化建设的隐患,所以在信息化条件下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高校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和信息化的现实状况
对财务内部控制认识不全方面,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认识不深,往往重计划,轻实施和考评,弱化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力度。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必需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高校财务活动进行规范、约束和评价,以达成财务活动预期的目标。即使很多高校制订了相关制度,但在实際管理过程中,尤其在“三重一大”的项目决议过程中,大多数高校由校领导直接审批,缺乏集体决议或联签制度,不推行科学的决议程序和责任制度,即使部分高校制订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也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法。
因为大多数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很多漏洞,比如高校财务审核和财务记账人员、票据保管人员和出纳核实人员、物资采购人员和招标工作人员、资产保管人员和资产记账人员等没有严格的授权制约,违反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即使部分岗位为了追求成本效益标准,一人负担两个不相容岗位,不过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未能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很多高校的财务内控制度时常实施不到位,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而部分高校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时,内容简单、权责不明,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漏洞,为违法犯罪行为发明了便利条件,造成部分高校在物资采购、基础建设、科研立项等领域利用职务便利,违法犯罪。所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高校面临的迫切工作。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大多数高校采取独立的局域网进行物理隔断,从而造成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自成独立体系,使财务系统孤立于其它部门业务系统,因为缺乏全方面的、健全的、有效的信息化系统,使信息化建设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跨平台兼容性差等问题,给数据共享带来难度,造成财务管理运行效率低下。在高校信息化环境下推行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各高校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