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成考政治课后复习题(5).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考政治课后复习题(5).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20/12/1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考政治课后复习题(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3·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谈谈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4·试述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5·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1·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为什么说社会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5·谈谈改革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6·简述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照耀作用。
7·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试论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9·如何从哲学角度把握社会形态的演化?
10·如何理解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人们只有从实践中获得“材料”,才能通过头脑这个“加工厂”产生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变革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从认识论角度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所以,正是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
(能动性)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人的认识与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是消极被动的反映,人的认识是经过头脑加工改造,有一个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加工整理和创造的过程,是能动的反映,不是机械的直观。这不仅体现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而且体现在理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认识主体在感知客体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图式,从不同层面上选择、整理和解释客体信息,将客体的存在方式转变为主体能够理解、说明的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客体信息进行建构,将客体信息同化到既有的观念体系中,或者将客体信息建构成为新的概念理论体系。在这方面,辩证思维方法就是思维对来自客体的感性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将其升华为表征客体的理性观念及其体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肯定主体在认识中的选择、建构等能动作用。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构成的实践,,又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