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 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 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 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动能,对社会文明的 示范功能,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 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职业道德意识修养,职业道德行为休养。第 一,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第二,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第三,陶冶真诚的职业道 德情感,第四,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第五,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第六,养成良 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加强学习,躬身实践,树立榜样,学会反思,努力做到“慎 独”。
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 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 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加减评分法,模糊综 合评判法。
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遵循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10、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守的最 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11、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教师人格。
12、2008 年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第二: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第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第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
职 第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第六:终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 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及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展开的过程, 没有注意人类的教育行为具有社会性和目的性,与动物的教育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2、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 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在 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 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 1776 年开始在德国哥尼 斯堡大学讲授了教育学。
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 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 构和专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