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zxwziyou8 2020/12/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线段、角、垂线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2、 建立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形。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创新意识。。
三、学****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有浓厚的兴趣。
2、在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并不陌生。
3、本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现实情景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三角形,通过交流讨论,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同时采用读讲精练评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以学****者为中心主动探索、发现、构建知识,通过自主学****完成学****目标,使“大众数学”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
现。联系生活实际,让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1、观察建筑工地场景图,找图形。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课件展示教师收集到的生活中常见物体上的三角形。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仅仅是因为它美观吗?三角形究竟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明确定义
(1)画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
(2)引导:大家能很快地画出一个三角形,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3)老师课件展示反例
(4)明确并理解定义
(5)练****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1)引导
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线段也就是三角形的三条什么?(边)三角形还有什么特征呢?
(2)自学教材81页的第1、2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自学效果
(4)课件展示,加深认识,了解特征
3、建立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
(1)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课件展示
强调:
a:画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要用直角三角板来画。
b:代表高的这条线段要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