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卫生应急工作手册》试题及答案(三) (2007-08-06 09:52:29) 转载▼标签: 学习公社 1. 根据事件的成因和性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D) A 重大传染病疫情 B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C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D 以上均是 2. 新出现的传染病爆发查明( B )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A 病原 B 流行病学病因 C 流行特征 D 分布规律 3. 以下关于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B)。 A 患者多分布在传染源周围,呈聚集性。 B 人们常在成年后感染。 C 群体性发生多见,在短时间内罹患率可升高到较高水平。 D 疾病的发生常与居住、生活条件有关 4. 世界卫生组织( C )年首次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交通安全日”。 A 1998 B 2002 C 2004 D 2006 5. 对于核和放射突发污染事件中应急人员的个人防护应该遵守的基本防护导则不包括(B)。 A 一般要求 B 眼晶体防护 C 甲状腺防护 D 应急人员返回导则 6. 粗制棉籽油中游离棉酚达( A )%属于超标。 A B C2D 20 7. 现场验伤后濒死或死亡者标识成( C) ,可暂不做处置。 A 红色 B 黄色 C 黑色 D 绿色 8. 有关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D) A 可出现痉挛或抽搐发作 B 可出现意识朦胧,情感暴发 C 可出现假性痴呆 D 以上均可出现 9. 呼出的气体有鞋油味的中毒物质最有可能是( A)。 A 苯胺 B 各种酸类 C 光气 D 乙醇 10. 医院感染的流行爆发分型为( D) A 某一综合症的流行爆发 B 某一系统疾病的流行爆发 C 某一病原菌的流行爆发 D 以上均是 11. 热浪是地表经过( D )方式吸收太阳能产生的。 A 辐射 B 传导 C 对流 D 以上都是 12. 地震灾害时要做好尸体处理的( D )五个环节。 A 洒、包、捆、运、埋 B 喷、装、捆、运、埋 C 喷、包、移、运、埋 D 喷、包、捆、运、埋 13. 霍乱标本应在( C )内尽快送检。 A 半个小时 B1 小时 C2 小时 D8 小时 14. 引起脑膜炎的寄生虫是( C)。 A 血吸虫 B 姜片虫 C 血管圆线虫 D 弓形虫 15. 中毒患者皮肤黄疸有可能是( C )中毒。 A 亚硝酸盐 B 一氧化碳 C 药物性肝炎 D 酒精中毒 16. 对于核和放射突发污染事件中的穿衣顺序:鞋套、裤子、(B) 、剂量计、外层手套。 A 防护服、内层手套、防护帽和口罩 B 防护帽和口罩、内层手套、防护服 C 防护服、防护帽和口罩、内层手套 D 内层手套、防护服、防护帽和口罩 17. 造成危害最大的化学恐怖袭击方式是(B) A 纵火施毒 B 爆炸施毒 C 制造泄漏事故 D 食物、饮水中投毒 18. 引起痢疾的寄生虫是( C)。 A 蛔虫 B 绦虫 C 丝虫 D 阿米巴 19. 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包括( D) A 带菌者 B 环境储源 C 其他病人和工作人员 D 以上均是 20. 地震引起的骨折伤中有( C )为脊柱骨折。 A 10% B 20% C 25% D 40% 21. 群发性臆症是一种( C )造成的接种事故。 A 接种失误 B 接种剂量过大 C 心理因素 D 接种途径错误 22. 对 SARS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B )天 A7B 14 C 21 D 28 23. 以下寄生虫病发病率与气候无关的是( A? )。 A 旋毛虫病 B 急性血吸虫 C 疟疾 D 以上都不是 24. 引起局部淋巴腺病的寄生虫是( A)。 A 非洲锥虫 B 亚洲锥虫 C 欧洲锥虫 D 大洋洲锥虫 25. 以下不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 : H7 溶血尿毒综合症的是( D)。 A 急性肾功能衰竭 B 血小板减少症 C 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26.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 B )引起。 A 细菌 B 病毒 C 衣原体 D 支原体 27.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被加热的食品的中心温度至少要达到( B)℃以上。 A 70 B 80 C 90 D 100 28. 如果某点的β+γ表面污染水平大于(B)Bq/ cm2 (100 cm2 面积平均), 则应去污。 A2B4C6D8 29. 中毒患者皮肤显樱桃红色有可能是( B )中毒。 A 亚硝酸盐 B 一氧化碳 C 药物性肝炎 D 酒精中毒 30. 左旋咪唑等咪唑类驱虫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 D) A 各种过敏反应 B 流感样综合征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C 过敏性休克和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 D 脑炎综合征 31. 灾区药品供应管理体制的原则不包括( D? )。 A 层次少 B 精干 C 效率高 D 保障供给 32. 以下病毒发病率与气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