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成考简答题汇总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答:( 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2)“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答: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因为: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基本的群众,也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如果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中国的民主革命, 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因此, 毛泽东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力量,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2 )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但是, 如果没有广大的同盟军, 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一句空话。在同盟军中,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而且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 工农联盟的形成, 就成为无产阶级实现其领导权, 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的首要条件。(3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问题, 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最广大的人力物力支援。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答:( 1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 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2 )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3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 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只是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实现; 和平离不开发展, 只有发展中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 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 避免世昂大战。在这两者之中, 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答:(1) 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实际工作的认识路线, 其基本内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 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和具体体现。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的长期探索的基础上。 1948 年, 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路线规定: 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这是总路线的核心; 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 1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2) 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以构造结构优化和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3) 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 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4 )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答: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1 )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2 )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3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