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土绿化综合治理技术探
摘要:论述了天津滨海新区自然条件与土壤盐碱化关系, 当前滨海新区城市绿化盐碱土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并提出 了今后滨海新区盐碱土治理研究重点和方向。当前滨海新区 盐碱土治理模式以“抬”为基础,以“排”为核心,并辅助 农业措施、物理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土 方填垫、暗管排水、翻土晒坐、施肥整地、客土改良、盐生 植物改土、绿肥改土、耐盐碱园林植物改土等。
关键词:盐碱土综合治理;土方填垫;暗管排水;滨海 新区
中图分类号:S156. 4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
10. 3969/j. -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渤海湾畔,东经117° 20'〜 118° 00’、北纬38° 40'〜39° 007 ,包括开发区、保税 区、天津港3个功能区和原塘沽、汉沽、大港3个行政区以 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1]。滨海新区规划总面积2 270 km2,其中盐碱土面积1 958. 9 km2,%。 由于土壤严重盐渍化,区域自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比较脆 弱。天津滨海新区已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目标是把
滨海新区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 型新城区,成为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了实 现滨海新区建设目标,必须对盐碱土进行生态治理。
盐碱土的综合治理包括工程、物理、化学、生物改良等 技术和方法[2]。一些盐碱地区根据区域特点建立了独具特 色的盐碱土综合治理措施,如“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 生态”模式[3], “三系统”治理模式[4], “基塘系统” 模式[5], “井灌井排、井渠结合”模式[6]等。笔者在分析 滨海新区自然条件与土壤盐碱化关系基础上,对该区域盐碱 土生态治理的合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1天津滨海新区自然条件与土壤盐碱化
1. 1地形地貌
天津滨海新区地形地貌主要是海积低平原和海积冲积 低平原类型[7]。海积低平原沿东部滨海地带呈条带状分布, 宽度不等,地面高程1〜3m,地势低平,微倾向海面,坡降 约1/10 000;低平原上有较多的盐滩、盐水沼泽和湿地景观。 海积冲积低平原由近代海侵层和河流冲积而成,地面高程小 于5 m;平原上有较多泻湖、洼淀、湿地、残留故道,较大 的洼地有东七里海、团泊洼等。近些年,为了增加发展空间, 海堤不断向外(海)推进,部分海涂或浅滩变为永久性陆地。
天津滨海新区自然地势低平,地表、地下径流不畅,加
剧了土壤盐碱化程度,也增加了土壤脱盐治理难度[8]。一 般离海越近,地势越低,土壤盐碱化程度越重;离海越远, 地势相对较髙,土壤盐碱化程度也相对较轻。
滨海新区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大 陆性季风气候[9]。气候特征表现为四季分明,春季太阳辐 射强,空气干燥,多风少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 秋季气温下降快,以晴为主,冷暖适中;冬季以晴为主,雨 雪稀少,气候寒冷干燥,大地封冻。全年日照时数2 470. 9〜 2 76& 9 h,年平均气温11. 4〜 °C,〜 mm,年蒸发量 1 558. 7〜2 mmo
随季节性气候变化,土壤剖面盐分运动也发生变化 [10]。春季水分蒸发强烈,盐分强烈积聚;初夏蒸发量和降 水量接近,盐分相对稳定;雨季(7、8月)降水淋洗,盐分 下移;秋季蒸发量较大,盐分略有上升;冬季表层土冻结, 盐分基本稳定。
1. 3水文地质条件
天津滨海新区地下水位埋深1〜3 m ,近海和南部区域 多在lm左右,高于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地下水矿化度一般 在3〜10 g・L-1之间,最大达30 g・L-1左右。水化学类 型为 Cl-Na 型、局部为 Cl-Na/Mg. Cl-HC03-Na/Mg 型。地 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以及海水侧渗补给,而
蒸发是其唯一有效排泄渠道。
天津滨海新区地下水位埋深浅、矿化度较高,是土壤盐 渍化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10],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 m 时,土壤的盐渍化程度随地下水矿化度增加呈近乎直线上 升,土壤中盐的积聚增长较快。地下水位埋深在1〜, 蒸发作用相对减弱,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矿化度呈曲 线关系,盐量积聚增长相对缓慢。
土壤条件
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土类型主要是滨海盐土和盐化潮土 [11]。滨海盐土发育于海积成土母质,在成土过程之前和成 土过程中,受海水浸渍而积盐,是土壤盐渍化主要成因。滨 海盐土不仅表层含盐量高,心底土含盐量也高,有时底土含 盐量还高于表层土壤,盐分以氯化钠为主,约占全盐量的80% 左右。土壤质地与成土母质来源相关,主要有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