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2年仁怀区块
二维地震资料采集项目爆破方案
华东石油局
第六物探大队641队
2011年10月
目 录
爆破设计原则
爆破方案
安全措施
附录1、相关技术组图
附录2、项目涉爆人员信息
附录3、危险品运输车辆
附录4、641队爆炸物品管理制度
附录5、641队爆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爆破设计原则
爆破设计的原则就是得好地质资料,完成地质。任务总体的工作程序是:根据测量选定的物理点位进行钻井,然后按照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下药,封井完毕后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激发,由特定的仪器进行接收,从而获取地下的反射波记录资料。
激发参数的选择关键是三点:优选激发岩性、震源类型和激发参数,有效提高激发子波频率和下传能量,从而改善记录品质。
1、激发岩性
本工区主要的激发岩性是以砂泥岩和黄土为主,不同的岩性选择的激发深度和药量就不同,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震源类型
合适的震源类型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激发时产生的地震波的下传能量和主频,而且能够确保反射波具有较高的频宽,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本项目选用的炸药类型也是由获得地震记录资料的好坏决定的,不同的炸药所具有的爆速、猛度等性质不一样,产生的地震资料就有差别,所以本次施工选取ZY-60型。
3、激发药量
药量与能量的关系是:药量增大震源子波振幅增大,并且低频成份增大比高频成分快。为了进一步得好目的层的反射及更深目的层的资料,在试验中应该加大药量试验,以得到宽的频带范围和较高的主频。药量设计原则:结合以往施工药量,保证远排列能量足够。
4、激发井深
激发深度的选择主要考虑激发时产生的虚反射、激发岩性对地震波的影响、能量散失和能量下传等因素。因此应该根据表层调查结果和地表类型选择合适的激发井深。
爆破方案
1、观测系统参数
观测系统: 5990-10-120-10-5990中间激发观测系统
接收道数: 600道
线元尺寸: 10m
覆盖次数: 75次
道 距: 20m
炮 点 距: 80m
最大炮检距:5990m
最小炮检距:10m
2、钻井激发参数
炸药药性:山西江阳高密度震源药柱。
(1)砂泥岩区激发因素
激发井深15m。激发药量3-5kg。
(2)黄土塬激发因素
激发井深18m。激发药量3-7kg。
钻井采用50型/1000型或洛阳铲钻探,以便解决复杂地表对钻井施工的影响问题。
3、包药过程控制
1)包装炸药包须在炸药车30m以外进行。必须在距离电台、采集站30m以外进行。
2)取用雷管应疏管拿取,不得牵管抽线,随用随取,取用后雷管箱上锁,禁止箱外携带。
3)包药时炮线必须短路,并放置药包附近。
4)炸药包必须附设防上浮装置。
5)严禁同一井场同时包装、存放两个及两个以上装有雷管的炸药包。
6)炸药包包装完毕,随即填写《地震队爆炸工序质量管理卡》和《爆炸物品用量卡》,并将《爆炸物品用量卡》放置药包附近。
7)装入雷管的炸药包连同炮线放置井口。禁止以任何方式向下一口井或其他处所运送装有雷管的炸药包。
8)钻机未撤离井场时,炸药包应暂时放置井场15m以外,并有专人看守,防止车辆碾轧。
4、下药及封井方式
钻完井之后,下药工用爆炸杆(铝或木、竹制品)按规定程序将炸药包下到井内预定深度。到达设计深度后,提取爆炸杆进行封井,用碎土等填充井内,等沉积压实之后在进行爆破。
炸药包下井后,下药工轻提炮线,检查药包是否上浮。并将《爆炸物品用量卡》和炮线一并放置井口。炸药包下井遇卡,禁止强行上提。
5、 激发过程控制
1)爆炸站应选在炮点上风,视线良好位置。
2)爆炸站设黄旗1面,井口设红旗1面。规格:* 。
3)爆炸员放炮前,必须核对炮点桩号,轻提炮线,检查炸药是否上浮。收集《爆炸物品用量卡》。
4)放炮前应实行警戒,确认警戒区内无人、畜及车辆后,方可通知仪器车放炮。
5)爆炸员未接到仪器操作员预备放炮指令,不准给爆炸机充电,爆炸机起爆钥匙及炮线不得插入插孔。
6)禁止使用爆炸机以外其它电源进行爆破作业。
安全措施
1、出工前的准备
1)出工前带齐爆炸物品帐目、施工所用工具(仪器设备)、材料。
2)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情况。
3)班长布置当天生产任务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爆炸物品的装卸
1)装卸人员必须持有公安机关签发的《爆炸员操作证》。
2)装卸人员进入库区禁带火种、BP机、手机、电台等各种无线电设备,必须穿戴防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