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0/12/2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松脂球形成所必须的几个必要条件。我们学****过《黄河象的化石》一课,还记得化石的形成一般要有哪些条件吗?
  生:两个条件。一是地壳变化,二是时间漫长。(教师板书:地壳变化时间漫长)
  师:“地壳变化”书里是怎么写的?(生读: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淹没在泥沙下面。)
  师:“时间漫长”有多长?
  生:有一万年左右。书里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一转眼就过去了”。下文又说“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所以说有一万年左右。
  师:为什么又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而不写出怎么样呢?
  生:因为后面写“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所以前面就必须要对海水的情况作交待。
  师:说得好。这样前面与后面就相互照应了。作者又是凭什么推测到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的呢?
  生:因为这块奇异的琥珀是在海滩边发现的。
  (教者让同学们齐读“海风猛烈地吹……这是很少见的”这一段,然后要求同学们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什么”简要地概说这一段内容,当学生普遍举手发言时,教者又要求“还没得发言过的同学把手举高一些”,最后老师和学生又分角色分别读了“爸爸”和“孩子”的对话。)
  师: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有没有根据?(生:有)是不是“猜测”?(生:不是)哪是什么?(生:推测)
  【再一次强化了对重点词“推测”的理解。】
  师:拿出笔,根据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用下面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打出投影)
  如果没有……就……
  只有……才……
  师:(约两分钟后)写好后就自己读,要读出感情。请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读自己的句子。
  生1:如果没有经过漫长的时间,没有地壳的变化,就不会有琥珀的形成。
  师:有没有比她说得更好、更严密的?
  生2:如果没有包含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没有地壳的变化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就不会有琥珀的形成。
  师:什么样的琥珀?(生:奇异的琥珀)
  师:再修改,改得更好、更严密一些。(再动笔)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像是很严重的,教者在这里让学生先动笔写,再动口读,最后又动笔修改,把读与写、动口与动手较好的结合起来。】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本课主要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生:1. 琥珀的形成;2. 琥珀的发现;3. 对琥珀的推测及其科学价值。
  师:我们就可以按这几部分给课文分段。(学生分段)
  【划分段落仍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教者不落“分段——讲解”的窠臼,而是采用“讲读——分段”的方式。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分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科学家的推测是非常严密的。这是科普说明文非常重要的特点。(板书:严密、准确)科普说明文还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再默读琥珀形成这一部分,用笔划出描写生动、传情的词句,然后再好好地读一下,要读出感情来。(学生默读课文,勾划词句。)
  师:没有发过言的同学优先请说。(请一生说)。
  生:“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这一句写得好,因为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松脂比喻为泪珠,把松树写活了。
  师:为什么说是“泪珠”而不说“汗珠”里?
  生:老松树看到两个小虫子挣扎的情景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