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宋庆龄的庶饪技术
宋庆龄一生都过着低调、简单的生活。在口常生活中,她非常喜欢 做菜,还将饮食文化运用到外交上去。
喜欢玉米加黄油
1921年至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廖仲恺的女儿廖 梦醒当时正在执信纪念学校念书,学校就在总统府隔壁。看到廖梦醒很瘦, 孙中山于是让她每天中午12点到他们家共进午餐。孙中山夫妇加上廖梦 醒,三个人吃四小碟菜。孙屮山只吃蔬菜或者鱼,甚至蛋类也不食用。偶 尔有些荤菜,那是为宋庆龄特意准备的。
抗战时期,宋庆龄的饮食更是简单。解放以后,宋庆龄有了专门的厨 师,早餐是米粥或牛奶,两片面包加一点果酱或酱小菜。她曾在致王安娜 的信中说:“我这里有两听番石榴酱,一听给你,一听给廖梦醒。这是一 种热带水果酱,我很喜欢用它来抹烤面包。”午饭是一荤、一素、一汤。 中、西、口式菜都爱吃,特别喜欢豆腐。主食为米饭、面包,配一道杏仁 茶或布丁作点心。晚餐大多是面条、馄饨或血生粥等。她自己再加吃一些 水果。那时,她每月的伙食费是40元人民币。
当然,宋庆龄在饮食中,也有偏爱的东西。例如,由于在美国生活过 一段时间,她喜欢吃玉米加点黄油,最喜欢吃“芝士”;因为在H本生活 过一段时间,她也喜欢口本酱菜。对于调料,宋庆龄很讲究。她曾请高醇
芳从法国给她买回正宗的芥末。
为摄影师侯波做菜
宋庆龄喜欢烹饪。虽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有专职的厨师或兼 做饭的保姆,但她仍经常自己下厨。
在请客人吃饭时,她总是自己订菜单,有时还自己下厨,特别是为一 些她知道他们口味的朋友。所以,几乎所有比较亲近的朋友,都曾尝过宋 庆龄的手艺。在到宋庆龄家中做客时,她常常会出其不意地说:“我给你 们做个菜。”
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曾回忆:“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从重庆冋到上海, 邀请我到靖江路45号她的住处吃饭。她亲自围上小饭单下厨做菜。她做 的鲫鱼塞肉是公认的好味道。席间在座的还有廖梦醒等友人。”
马崇儒讲到:"1947年圣诞节的中午,宋庆龄邀请顾锦心、陈维闿、 柏里和我到香山路参加她的家庭便宴。宋庆龄同志热情接待,亲口送茶, 亲自做各种菜肴。”
曾在抗战前担任宋庆龄和地下党的小通讯员的董惠芳回忆说:“我在 宋庆龄身边四五个年头的H子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她教导我要勤劳、诚 实、好学,手把手地教我整烫衣服,还亲自动手烹调……”
1949年以后,环境宽松了,宋庆龄也有了集中展示自己烹饪手艺的心 情。1964年,宋庆龄出访锡兰(今斯里兰卡)。提前飞抵昆明适应气候。 见到陪同出访的女摄影家侯波,宋庆龄很高兴,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有 一天,采庆龄说:“侯波,我想亲手给你做一样菜,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我喜欢炒菜,这也是一门艺术/
菜出锅了,是一道青椒鳞鱼丝,侯波没想到宋庆龄还会炒菜而且手艺 那么好,连连说好吃。“是吗?既然你爱吃我炒的菜,那我每天中午为你 做一样菜。”宋庆龄满意地说道。
令侯波吃惊的是,她们在昆明停留了 36天,宋庆龄真的给她们炒了
36道菜,没有重复的,而且味道都很好。
像对待其他事情一样,宋庆龄在烹饪上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精益求 精的。她注意收集食谱。在她的书柜里有不少形形色色的关于烹饭的书籍。 尝到好吃的面点和菜肴,她会请秘书询问配料和工序,甚至向制作者当面 请教。
在北京住宅的卧室和书房之间,有一个小厨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