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谈语言课件 语文版.ppt

格式:ppt   大小:17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谈语言课件 语文版.ppt

上传人:相惜 2020/12/22 文件大小:1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谈语言课件 语文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语 言
王力
1
ppt课件
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2
ppt课件
王力 (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 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法理论》、《汉语史稿》等。
3
ppt课件
请给加点字注音
弄巧成拙(zhuō)
圩堤 (wéi)
以讹传讹(é)
娓娓动听(wěi)
斟酌(zhēn zhuó)
4
ppt课件
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
概括各段的大意。
5
ppt课件
什么是关键句
1.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 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 文中的中心句
寻找关键句
6
ppt课件
1.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锔、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3. 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4.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5. 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6. 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
7. 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
8. 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9.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关键句
7
ppt课件
理清本文的结构,拟一份简易的提纲。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8
ppt课件
●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
——第二自然段中“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一句。
——第六自然段中“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一句。
9
ppt课件
●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张的?
——先阐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再阐明“书面语应当是规范化的”。
10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