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常见意象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
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
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
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
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
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
疋
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
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
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
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
么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二群新
成
●我们只有在领悟意象寓
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
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
人「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
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
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
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
意象为突破点
李白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
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一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
愁别绪——送别怀人
鲁“柳”者,“留”也,“柳”
“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
折柳
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古
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而且杨
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
“一丝柳,一寸柔情”,柳枝依依
舍情脉脉,条条有情。柳被赋予缠
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
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古
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
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
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代名词。
月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艇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
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浓
浓的思乡之情的意象了。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
桂花。
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
家。”
诗句以委婉的间点
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適
的怀人心绪,含蕾地表现
了诗人对故多朋友的深切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夏
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
口处不明
但故多更明。因为
几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
为的是突出对敞乡的思念,
对亲人的思念。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
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