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阐释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阐释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杜甫( 712~770 ), 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壮游时期( 712 —745 )( 35岁前) ?困守长安( 746 —755 )( 35岁—44岁) ?陷贼与为官( 756 —759 )( 45—48岁) ?漂泊西南时期( 759 —770 )( 48—59岁) 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 被称为“诗史”。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的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杜诗内容博大精深,安史之乱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都在他的诗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他的诗歌堪称唐朝由盛而衰的诗史,又有同时的史书所不及者。 ,关心社稷,是杜甫爱国思想的突出表现 ,题画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