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创建地质找矿新机制调研建议.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建地质找矿新机制调研建议.doc

上传人:实用文库 2014/6/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建地质找矿新机制调研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建地质找矿新机制调研建议
**地处湘东,成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经过多年地质勘查,探明了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了相应的资源保障。但随着**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储量消耗不断增大,资源保障程度有所降低,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市域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因此,认清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创新地质找矿机制制度,实现地质找矿新突
破,以确保**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极其重要任务。
一、矿产资源形势
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发现煤、铁、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非金属、矿泉水等矿产44种,%,其中探明一定资源储量有20种,占全省已探明资源储量101种矿产的25%;现有各类矿床(点)360处,已探明矿床大型3处、中型16处、小型101处。全市共有15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省前10位,10种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省前5位,其中煤、铁、铌钽、钨、锡、水泥及熔剂灰岩、普通建材矿产相对具有一定优势,金、矿泉水资源前景看好,但资源总体保障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支柱性矿产匮乏。在国民经济15种支柱性意义矿产中,绝大多数短缺,其中石油、天然气、钾盐、钠盐、铝土矿没有发现,磷、硫铁矿仅为矿点,不具工业意义。
二是总体勘查程度低。地勘投入相对不足,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工作相对薄弱;保有资源储量消耗过快,新增储量速度相对过慢,探采比失调;全市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偏低,人均居全省第10位。
三是矿山企业后备资源短缺,我市大多数骨干矿山(如湘东钨矿、桃水煤矿)因保有储量不足已进入中晚年期,湘东铁矿、潘家冲铅锌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大多数铁矿可采储量为3-10年;小煤炭服务年限大多在8年以下;黄金矿山可采储量也只有1-3年,且大多面临关闭的局面。
四是矿产的自给能力低。我市除无烟煤、萤石、普通高岭土、水泥灰岩及普通建材外,其它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低。如**冶炼厂所需精铅锌矿几乎全部从外埠购进,**硬质合金厂所需精钨矿主要从其他省市调进,**玻璃厂的玻璃用石英砂也都从外地购入;**电厂所用电煤均需从外省运入;醴陵“瓷都”所需的优质高岭土几乎全部从外地采购;石油、天然气、铬铁矿、铜、铝、钼等则全部或主要依赖进口或外省购进。
五是粗放经营、低效利用问题仍相当突出。矿山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大矿小开,小矿乱开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且以初级产品为主,极为有限的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地方、企业三者互相联动、公益性和商业性工作机制有待衔接;二是省、市地勘基金体系尚未完善,地勘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三是地勘队伍建设仍然未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经费缺乏保障;四是矿政管理与地质找矿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地勘保障机制方面仍有障碍,地质勘查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地质找矿对策
(一)创新机制制度
1、强化中央和地方、企业三者互相联动机制
进一步加强中央、地方、企业多方联动,加快推进公益性和商业性工作的衔接,共同推进我市的地质找矿工作,建立地质找矿与地勘单位改革和矿业权市场建设相互促进的新机制。
2、建立市级地质勘查基金
从市级矿业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矿产资源收益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