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丹霞地貌图片董金龙.ppt

格式:ppt   大小:2,433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丹霞地貌图片董金龙.ppt

上传人:相惜 2020/12/25 文件大小:2.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丹霞地貌图片董金龙.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丹霞地貌的成因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构成红色峰群的是一种含钙质的红色砂砾岩,其岩层大致接近水平展开,透水性很好,雨水容易渗入地下,不易形成地表流水,岩石表面受到的侵蚀作用不大。但岩层中垂直节理和断裂发育,风化等侵蚀作用主要集中于这些裂缝处进行,形成有陡壁的沟谷,沟谷通过裂隙深入山体切割成墙状、柱状等具有平顶、陡壁的形态各异的红色山峰。
1
编辑ppt
丹霞地貌是什么?曾经有过多种命名方式,后来倾向于认同:丹霞地貌是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一类地貌(即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景区通常称这类景观为一线天、不见天。
2
编辑ppt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3
编辑ppt
这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丹霞峰林,是红砂岩受到水的强烈侵蚀分割、溶蚀以及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4
编辑ppt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洞。
5
编辑ppt
6
编辑ppt
溶洞继而发育为溶沟。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7
编辑ppt
在红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丹霞山有一片岩就称为锦石岩。
8
编辑ppt
锦石岩的大洞穴是锦石岩寺的天然正殿,里面供奉着佛教的菩萨与关公像,显示汉人宗教崇拜的多元化。洞的腰部有一圈类似珊瑚的岩石(被好事者着色),相当奇特。毫无疑问,这是水的杰作。
9
编辑ppt
从正殿的洞穴远看那柔弱的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力量。
10
编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