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略阳名胜古迹.ppt

格式:ppt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略阳名胜古迹.ppt

上传人:875845154 2016/5/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略阳名胜古迹.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略阳县县名备考略阳县名的解释有三: ( 1207 )吴曦降金,受封“蜀王”,国号“转运”。月余,被安丙等人平之, 南宋改顺政县为略阳县名至今。旧《略阳县志》、《汉中府志》、《陕西省通志》多释为“用武之区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阳。” 《略阳县志》载:“略阳,汉县也,在今巩昌界。后魏侨置略阳郡、县于此,赵宋遂以名县,沿汉旧也。” 1984 年史念海在《陕西地方志通讯》撰文《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认为:县经移徙,仍用旧名者。现在陕西省的各县中至少有五个县。“略阳,也是西汉所置县,本来设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也是后来移到现在的地方, 仍称略阳县, ……。略阳的县名中间却隔了一段时期才又复用旧称”。注:南北朝时略阳县和晋时所置的略阳郡,皆曾侨置于汉中附近,(见《宋书·州郡志》和《南齐书·州郡志》) ( 1545 ),汉中知府张良知在《游灵岩记》碑文中曰“时过午,即不见日。盖山高西障,此略阳之得名也。”青泥岭古银杏李白诗《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杜甫诗《泥功山》中“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均指此。青泥岭旁青泥河为嘉陵江一级支流。青泥河村琵琶寺学校门前的两棵银杏树,传说为李白所栽,距今 1200 多年,两树相距 米,东为雄树,高约 26 米,树围 米, 5人方可环抱,西为雌树,高约 17 米,巨枝粗丫均呈黑褐色,皮粗砺斑驳。雄树奇特处有二:一是树上寄生着一大一小的两株桑树,生机勃勃,交错混生。二是有人攀登采摘过名贵中草药金耳环。雌树至今年年结果。析里砭栈孔遗迹、长峰寺栈道遗迹连接故道和祁山道沿嘉陵江通往川蜀的古道, 是蜀道北段的主要道路之一。沿江两岸有栈道石孔多处,其中白水江长峰一带道迹显见, 口析里砭有“凿开天险”四个摩崖刻字,并有栈道孔 37个。嘉陵道接故道和祁山道沿嘉陵江通往川蜀的古道,为蜀道北段的主要线路之一。沿江两岸有栈道石孔多处,其中白水江长峰一带道迹显见。罝口析里砭有“凿开天险”四个摩崖刻字,并存栈道孔37个。下游高潭子也有栈孔和踏步石阶遗迹。沮水道本县东部一条古道,因沿沮水,故名。沿途险峡之地有栈道遗孔,张家坝大河地内存有修三星桥碑记,两河口至大黄院有指路碑。宋代诗人陆游曾经此道并作诗《沮水道中》。青泥岭在本县西北青泥河乡境内,因“悬岩万仞,山多云雨, 行者屡逢泥淖,故名青泥。”为蜀道最艰险一段。唐宋时此地设有驿站。李白诗《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杜甫诗《泥功山》中“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均指此。宋嘉祐年间改线新修白水路,青泥路即废。至今此地仍可显见栈道孔迹, 并有石阶踏步。飞仙岭在接官亭臭草塘沟口。旧志载: “徐佐卿在此修炼成仙飞升,故名。”唐时蜀道经此,曾有阁道百余间,后毁尽。杜甫在《飞仙阁》诗中写道: “栈云栏干峻,梯石结构牢”。灵岩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灵岩寺位于略阳县城南 处嘉陵江东岸,它依托山崖两个天然溶洞(前洞景阔,洞口高约 25米, 宽约 50米,深 60余米,呈虎口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自成天趣,构成一处独有神韵的宗教名胜,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风景名胜区。寺内现存碑碣、摩崖石刻多达 130 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东汉《甫阝阁颂》的八分汉隶享誉书法金石学界。灵岩寺景致别有情趣。前洞: 大雄殿后藏金龟,唐棕三株佛前香;后洞:十八罗汉伴睡佛, 药水千年身下流;洞前:玉柱一根撑天地,勾连两洞奈何桥;洞外:飞仙石前忆玄宗,望江楼上山水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