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二0一0年7月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制度已完成了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的转变。
目的:帮助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制度
                 熟悉就业政策
                 转变就业观念
                增强择业意识
                  掌握求职技巧
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成功步入社会作准备
第一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理念第一节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一 就业的概念
基本含义: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符合的四个条件:1、劳动主体必须从事社会劳动;2、劳动必须要有报酬或经营收入;3、所从事的是合法的社会劳动;4、劳动主体必须符合法定就业年龄。
在我国,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人员。
二、创业的概念 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也就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
正确认识自主创业
创业是有风险的,就业则安全;
创业是主动的,就业则是被动的;
创业是一门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科学,是一门学问。
做好的准备:1、思想上要不怕失败;2、业务上要有竞争取胜的手段;3、在组织上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目前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式有三种:一是依靠一个固定单位就业;二是毕业生个人申请开办商业、企业、公司从事自主创业;三是从事临时性(含到外地市打工)、季节性、非全日制等弹性工作的灵活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2009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611万人,还有数百万存量失业毕业生,70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 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据统计,,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人,缺口达到1000万人。表现为劳动力供大于求。
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09、2010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