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_论语_君子_文化新探.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_论语_君子_文化新探.doc

上传人:tswng35 2016/5/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_论语_君子_文化新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论语》“君子”文化新探①程碧英[ 摘要]“君子”文化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论及, 学界历来众说纷纭。在梳理该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通过《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等文本材料及《孟子》、《荀子》等后续材料溯源探讨《论语》中“君子”词义的文化内涵, 不难看出,“君子”一词仍重其“位”, 是实现孔子政治追求和文化理想的代表人物, 是完成孔子社会理想的历史承担者。《论语》“君子”文化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 《论语》; 君子;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B22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 — 0633 (2009) 04— 117 — 04 从古至今,“君子”话题都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思考。一方面,“君子”文化博大精深,“君子”人格世人礼尊; 另一方面,“君子”之行日久弥新,“君子”之风世人仰之。究其缘由,“君子”一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政治实践、文化追求、道德践履的一种力量源泉, 还或隐或显地成为了现实人们追求理想人格的参衡座标。当我们从文化传统中一路走来, 谈及“君子”,人们自然与《论语》中的“君子”话题相互比附, 但这其中的文化源流, 还得溯源探讨。因此我们将从梳理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出发, 通过《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等文本材料及《孟子》、《荀子》等后续材料溯源探讨《论语》中“君子”词义的文化内涵, 从而进一步明晰《论语》“君子”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一)“君子”一词早在《周易》、《尚书》、《诗经》等先秦文献中出现过,但“君子”作为一个文化范畴被广泛论及还是在语录体著作《论语》里。考“君子”之源流, 人们自然要从《论语》中寻找蛛丝马迹, 但关于《论语》“君子”一词文化内涵的探讨, 学界历来众说纷纭, 主要观点有四。 1·“君子”一词不见于甲骨文, 出现于西周初年,“君子”一词经历了三次词义引申的过程:由“尊贵男子”到“有地位的男子”,到“女子的丈夫或情人”; 孔子完成了“君子”词义的第三次引申:“君子”内涵由以“地位”为主变为以“道德”为主。〔1〕 2·“君子”是孔儒的思想核心, 通过统计分析《易经》、《尚书》、《诗经》和《老子》中该词出现的次数和内涵, 认为该词内涵从阶级观念为主向道德评判为主转变早已萌芽, 产生于《诗经》, 完成于孔子。〔2〕 3·“君子”一词, 西周主要是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 强调高贵的身份地位, 是一个带有明显阶级意义的称谓, 后来又具有道德品质高尚的引申义, 《论语》“君子”概念, 既有传统的继承, 又有一定的改造。〔3〕 4·“君子”初始含义是“君之子”, 后引申为“贵族男子”和“统治者”。孔子是实现“君子”含义由“位”至“德”转化的关键人物。〔4〕..页眉.. 页脚.. 笔者对以上的研究成果疑问有三: 一是“君子”的初始含义是否为“君之子”; 二是“君子”词义的演变是否经历了三次词义的引申过程; 三是《论语》中的“君子”概念终极所指究竟是什么。循着以上疑问, 笔者也以《论语》“君子”文化探讨为切入点, 通过梳理《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等文本材料, 并旁及《孟子》、《荀子》等后续材料考源溯流, 试图描写《论语》“君子”语义的演变历程。(二)“君子”在《尚书》中 8见,〔5 〕除《伪古文尚书》外, 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