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世说新语读后感.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世说新语读后感.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世说新语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世说新语读后感读红楼梦,能通过一个大观园看到人世百态,能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坎坷经历。而看世说新语,也有同样的感受。读完世说新语之后,脑中浮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身影,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又可以看到魏晋的社会风俗。我认为,这便是本书的最大价值。首先迎面走来的是嵇康, 旷达豪放, 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不大闷养, 不能沐也”足以见得嵇康的豪放。但他却又是一个颇有风骨的人, 宁愿在乡间打铁, 却也不愿入朝为官。而在死之前,嵇康神色不变,在刑场之上弹奏一曲《广陵散》,之后慷慨赴死,这样的气度, 让人敬佩。而三千太学生为之请愿, 愿拜他为师也看出了嵇康在当时的影响。之后走来的人, 司马昭想与其联姻, 此人大醉六十日, 使事情无法进行。颇有“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以臣是酒中仙”之势。此人便是阮籍。阮籍青白眼看人, 也是其率真的体现, 不与世俗礼法同流,饮酒长啸,岂不快哉。从这些人物的风流韵事中, 不难看出魏晋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朝代。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中国一直受封建礼法的影响甚重, 学而优则仕是传统的思想, 而魏晋受到当时政治斗争的影响, 这种封建礼法受到冲击很大。文化名人也没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大都放浪形骸, 寄情山水。所以我认为, 魏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特别的朝代。魏晋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建安风骨, 魏晋思想, 直接影响到了后世许许多多的诗人和词人。例如李白的诗和思想都非常接近于竹林七贤, 而杜甫的诗, 内容也接近于建安风骨, 慷慨悲凉, 关心民生疾苦。但是, 我认为魏晋人士最大的贡献, 是张扬的个性与对自我的一种认识,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汉末大一统政权的分崩离析, 也使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受到了冲击, 士人从儒家经典中抬起头来,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世界和审视自己,加上魏晋战乱不断,政权更迭,生命短促, 更促使他们在珍爱生命的基础上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个性上的解放。正如宗白华所说: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郁热情的一个时代。”魏晋人士这种精神上的解放必然使其个性得以张扬, 尽展魏晋人物风采。文学作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 本身就有其真实性, 我们通过文学去认识社会,感知事物的内在本质,文学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世说新语》正是通过记述魏晋时期历史人物的言行、容止等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下士人突破礼教的束缚, 张扬个性、任情举止,率真地展示自己,令人炫目又让人向往,使我们更真实地触摸魏晋人物。在经学极盛的时期,士人都把儒家伦理道德作为其安身立命的准则,名教礼法盛极一时, 这时的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虔诚守礼、严苛律己的生活。人的个性、欲望、情感都要服从于礼法,士人真正的个性和情感都被埋藏起来。东汉后期,时局变化、政治混乱、纲纪败坏,士人曾恪守的名教礼法不能解释和应对现实状况, 思想出现混乱和动摇。魏晋人事大多提倡玄学。这种思想上的动摇和改变, 渐突破了名教束缚, 士人思想活跃起来, 直接表现就是个性不再压抑和沉闷, 而是强烈地彰显自己。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 ”良久答曰:“故当胜耳。”《世说新语· 品藻》第三十四则桓公少于殷侯齐名, 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 ”殷云:“我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