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美术专业考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768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术专业考试题.doc

上传人:xnzct26 2020/12/25 文件大小:7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术专业考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术专业考试题
l.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________ 。
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_________ 设计的。
4.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活动方式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学****领域。
5.宋代有两位父子画家画的山水画被称为“米点山水”,父亲大米名叫________,儿子小米名叫________。
6.画家________的素描画《________》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斗争场面。
,专门研究色彩视觉心理的新兴学科。
8.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西方绘画中多用——***来虚拟性地表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大多采用________***来表现。
10.《虾》是国画大师________所作,他画的虾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重墨突出了虾眼、省略了一些虾腿。
11.中国古代瓷窑影响最大的是在宋代的五大名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
12.《流水别墅》是________建筑师________的代表作。
13.纳西族创造的文字________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是“书画同源”的体现。
14.青铜器饰以饕餮纹,是我国________制时代青铜器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考试_考试大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色彩三要素指( )。
A.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
B.红、黄、兰
C.色相、明度、纯度
D.原色、问色、复色
2.高远、平远、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法,它出自古代画论
A.《画山水序》
B.《林泉高致》
c.《画山水赋》
D.《历代名画记》
3.公麟创作的动物画珍品是( )
A.《牧马图》
B.《五马图》
c.《五牛图》
D.《照夜白》
4.荷兰一位善于应用局部光照明暗对比的画家是
A.哈尔斯
B.蒙德里安
C.鲁本斯
D.伦勃朗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判断对错,对的请在题后括号打“∨”,错的打“×”)
1.故宫建筑群应用对称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皇权思想。 ( )
2.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蒂斯。 ( )
3.单色的绘画就是素描,因此,用一种水彩色或水粉色画出来的画也是素描。 ( )
4.超现实主义与超级写实主义同属一个艺术流派。 (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色调
2.美术
3.后印象主义
4.墨分六彩
五、画线题。(将有关联的作品和作者用线联起来,每画正确一根线计1分,本大题计8分。)
田横五百士 亨利·摩尔
掷铁饼者 波提切利
溪山行旅图 丢勒
创世纪壁画 宽
赛纳河 徐悲鸿
国王与王后 米隆
四使徒 米开朗琪罗
春 马约尔 来_源:考试
六、论述题。(本题计8分):
请你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
七、创作题:《希望》
(使用铅笔或钢笔,可采用手绘线条、明暗或黑白画等形式表现。本题计16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八、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2.学****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九、论述题。(10分)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容。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理论复****题
一、填空题
1、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2、美术学****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创作倾向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欣赏偏重于化知识。
3、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美术欣赏的顺序是简单描述、形式分析、意义解释、价值评价。
4、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二、简答题
1、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②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③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④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⑤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