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复习提纲 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要从哪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的各类交通与城市的发展与用地布局 2. 城市交通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规划年限是多少? 交通战略规划 20~ 50 交通综合网络规划 5~ 20 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1~5 3.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 满足土地利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 4. 什么是交通量?什么是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什么是交通密度? 交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来往两个方向) 应用于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管理交通事故的评价及经济分析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 一年中 8760 个小时的交通量从大到小排列, 第 30 位的交通量交通密度: 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 单位长度内某一车道或一个方向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辆/ 公里 5. 车速的种类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作用?时间平均速度和区间平均速度是如何定义的?二者有何区别?相互关系如何? 地点车速:即瞬时速度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后某一断面的瞬时车速行驶车速: 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与有效运行时间之比。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行和通行能力,或作经济效益分析用区间车速: 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有所用时间之比, 用于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时间的依据。临界速度: 道路通过交通量最大时的速度, 一般供交通流理论分析用。运行速度:在实际情况下,维持的最大速度,不超过设计车速。设计速度: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依据的车速,不超过设计车速。时间平均速度: 在单位时间内, 测的通过道路某断面的各车辆的瞬时速度。这些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区间平均速度: 在某一特定瞬间, 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算术平均值 6. 交通量、交通密度与车速的关系?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P82 D=Q/V D 密度 Q 交通量 V 车速结论:为保证高等级道路(快速路主干路)的速度应对其密度加以限制(限制出入口,封闭横向出入口等) 7. 交通量调查的地点一般选在哪些位置? 典型路段: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交叉口: 选择不同形式的交叉口也可以根据交通密度选择不同位置不同等级道路上的交叉口建筑物出入口 8. 什么是 OD 调查,为什么要做 OD 调查? P 97 将人车祸的出行视为交通形成细胞,据此研究交通的产生与分布,揭示城市症结的原因,反映交通需求,土地利用和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交通规划最基础的调查。原因:1 发现问题: 通过搜集出行类别与数量资料, 在计算机上模拟现状的出行发现交通症结。 2 作为依据:调整与改善道路系统功能作为交通规划交通政策的依据 9. 什么是通行能力?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通行能力: 道路上某一点车道或某一端面单位时间的可能通过的最大实体交通关系: 交通量是指道路某一时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而通行能力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车辆数的极限, 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一般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通行能力。 10. 通行能力有哪几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基本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内, 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或一交叉点, 合情合理的期望能通过人或车的最大小时流率。可能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内, 在具体的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或一交叉点, 合情合理的期望能通过人或车的最大小时流率。设计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内, 在具体的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或一交叉点, 对应服务水平的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 在通常道交条件下, 行车密度不是很高, 不致引起过度的延误和阻碍驾驶的能力。 11. 什么是道路服务水平?评定道路服务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行能力与道路服务水平的的关系? 道路交通服务水平: 是交通流中运行的车辆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因素:1 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 2 车辆行驶的自由程度 3 车辆行车受阻或受限制的情况4 行车的安全性5 行车的舒适性和满意程度6 经济性关系? 12. 公交线网密度有什么作用? 公交线网密度体现居民使用公交的方便程度 13. 什么是客运周转量? 乘客在流动过程中的数量和距离乘积 14. 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线路规划的依据是什么?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线路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依据: 城市中土地使用规划确定的用地和主要人流集散点布局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方案城市交通调查和交通规划的出行形态分布分配资料原则经济合理的安排公共交通线路, 提供公共交通覆盖面积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交乘客的出行要求尽可能在城市主要人流集散点之间开辟直接线路路线走向必须与主要客流向一致尽可能减少居民乘车出行的换乘数是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耗时最小考录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