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2021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样本.doc

格式:doc   大小:919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样本.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12/28 文件大小:9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样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计划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下游, 包含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佛山市、 江门市、 东莞市、 中山市及惠州市区、 惠阳市、 惠东县、 博罗县和肇庆市区、 高要市、 四会市等23市3县。 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 %。 末总人口2306万(计入外来人口为4150万, 以下括号内数据均为同一口径数据), %(48%)。 人口密度546人/平方公里(995人/平方公里), ()。
  一、 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展迅猛。 逐步建立了一个含有较强生产能力、 外向度高、 新兴产业不停崛起工业体系, 产业结构不停优化, 对外开放领域深入拓展, 已培育起雄厚竞争力基础。 珠江三角洲现已成为以电子、 电气为主导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 汽车、 石化等重化工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并基础形成以广州、 深圳为龙头, 以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关键, 以电子信息、 新材料、 生物技术、 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为支柱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 成为全球性信息技术产业高度集中地域之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已从以劳动密集型轻纺加工业为主工业化早期阶段, 逐步进入了资金、 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较大比重工业化中期阶段, 并形成了更为发达外向型经济和日益紧密珠港澳经贸合作关系。
  高速经济增加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加紧。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大力推行体制改革、 发展外向经济和实施对外开放等政策, 激励多个形式经济成长并尊重地方发展自主选择, 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社会经济连续发展为珠江三角洲积累了巨大投入能力, 二十世纪90年代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有了更宽广资金渠道。 20年来, 珠江三角洲城镇已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万亿元, 培育起良好自我发展能力, 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发展(见表1)。 多年来, 因为城市化在增加就业、 扩大内需、 拉动国民经济增加方面越来越发挥出关键性作用, 推进城市化, 促进城镇健康发展更成为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关键战略方法。
  表1: 城镇发展和城市化指标()
指 标
广东省
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占全省%
设市城市(个)
52
23
44
大城市(个)
12
9
75
中等城市(个)
22
11
50
建制镇(个)
1556
374
31
城镇户籍人口(万人)
2338
1134

城市化水平(%)

(※)
/
 
                                                                                                                          标注※城市化水平是按第五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口径计算。
 
  (一)城市化特征
 
  1、 逐步形成多元化城市化发展模式
 
  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来, 在政府建设投资拉动和外资、 民间资金多重推进下,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表现出鲜明政府主导和地域自发增加相结合特征, 城镇建设模式逐步由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投资主体并存局面, 城市化模式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自上而下”城市化转变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发展城市化格局。 城镇发展机制日益市场化, 城市化动力强劲, 城镇可连续发展能力增强。
  珠江三角洲涌现出多个城市化发展模式, 包含“以下(乡镇以下各类企业)促上(市级企业), 遍地开花”东莞模式, “中间(乡镇企业)突破, 带动两头(市属、 村办企业)”顺德模式, “以上(市属企业)带下(乡镇以下企业)、 一镇一品”中山模式, “六轮(市、 镇、 村、 经济社、 联合体、 民营经济)齐转, 各显神通”南海模式, 等等。
 
  2、 基础形成一体化城镇发展格局
 
  城市拓展和乡村城市化双向作用, 推进了城镇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 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城市化共同作用下, 珠江三角洲产品、 资本和劳动力在城镇之间快速流动, 城市建成区快速向外扩张, 乡村地域广泛城市化, 城市规模和数量不停增加, 形成了大中小城镇相结合、 多层次城镇体系, 总体上展现出集聚性、 区域性趋势。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加方法转变, 珠江三角洲地域各大城市作为社会发展“龙头”和支柱, 产业不停升级和重组, 区域发展重心逐步向大、 中城市集中, 大、 中城市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提升。 和此同时, 小城镇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