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材料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材料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材料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G04-02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名称
材料力学B
课程英文名称
Mechanics of Materials
总学时数
72




64
实验
学时
12
上机
学时
讨论、习题、学时
6
学分
4
开课院系
土木建筑学院
适用专业
四年制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选用教材
(四版)., 2002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 2002年
, 2002 年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比例
闭卷考试占80%,平时成绩20%(包括实验成绩)
本课程在
专业课程
体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
材料力学是由基础理论课过度到专业课程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对杆件的基本变形具有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72 学时,讲课 64 学时,实验 8 学时。
学时分配表:
























参观
或看
录像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10
2
12
第三章扭转
6
2
8
第四章弯曲内力
5
1
6
第五章弯曲应力
5
1
6
第六章弯曲变形
5
1
6
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6
2
2
10
第八章组合变形
4
2
6
第九章压杆稳定
4
4
第十章动载荷
2
2
第十一章交变应力
2
2
第十三章能量方法
4
4
第十四章超静定结构
4
4
总计
59
8
5
72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Ⅰ册: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建立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建立变形固体概念,理解并牢记其基本假设;了解材料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辅以举例
第一节材料力学的任务
第二节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外力及其分类
第四节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第五节变形与应变
第六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复习与作业要求:基本概念的理解
考核知识点:变形固体;小变形;内力;应力;应变;杆件几何特征;基本变形
辅助教学活动: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变形和刚度计算问题,也为求解拉(压)超静定问题作准备。要求学生建立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的概念,直杆产生轴向拉(压)的力学条件;熟练掌握轴力计算和轴力图的绘制;清楚地了解轴向拉(压)变形的特点和确定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的依据;理解建立强度条件的理念,准确地判断危险截面,并能灵活地运用强度条件求解拉(压)强度方面的三类问题;深入理解计算轴向拉(压)杆件两个方向变形的基本公式- 虎克定律和泊松比的物理意义、应用范围,掌握虎克定律推广应用的方法,掌握材料在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及其物理意义,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件的变形和位移;掌握材料轴向拉(压)力学性质的实验测量方法,懂得低碳钢和铸铁的“应力- 应变”曲线的特点、意义及工程应用,清楚地了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差别。建立应力集中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讲解轴向拉(压)杆内力(Internal forces)、应力(Stress)和应变(Strain)以及强度(Strenght)计算的概念,截面法(Method of sections)在求解拉(压)杆内力中的具体应用。详细介绍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及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Mechanical properties)。难点是用截面法求解拉(压)杆内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和板书,注意启发式教、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节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第二节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第三节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第四节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第五节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第六节*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第七节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
第八节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第九节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
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