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痛风
内容
痛风概述(N1、N2、N3)
病因(N1、N2、N3)及发病机制(N3)
临床表现(N1)及治疗(N2、N3)
护理(N1、N2、N3)
概述
痛风
痛风是一个常见的风湿病,古时候称为“帝
王病”或“富贵病”。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
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种异
质性代谢性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
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严
重者发生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尚不明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痛风是一个世界性的常见疾病,在欧洲和
美国,-%。随我提高,我国的痛风发病渐
增多,%
近年痛风发病正在年轻化,年龄<40岁的初次
发病患者增加了263%,少数痛风病人年龄<20
岁,其原因:(1)摄入富含嘌呤类食物者迅速
增多。(2)肥胖者增多。调査表明,在40岁以
下的痛风患者,约85%的人体重超重。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痛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血液中
怎样形成的呢
尿酸过高。人体的尿酸增高有几种
原因:一是外源性,由于吃进过多93
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
脑组织、海鲜、饮酒等。二是内源
肾脏:最主要,肾
性机体合成尿酸增多。三是肾病时
小球滤过的尿酸
98%被肾小
出现肾能减退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管重吸收,尿酸的
过多的血中尿酸盐积于关节腔内组
排泄主要靠
肾小管的再分泌。
织,发生急性炎症反应,临床上表
肠道:20%25%。
细胞内分解:2%。
现为痛风。
病因
痛风病因有:(1)饮食:美味佳肴、过量
饮酒、紧张过生活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
(2)遗传:我国北京、江苏报道痛风的遗
传倾向分别为56%和136%。(3)药物
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阿斯匹林)可阻碍
尿酸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
易患因素:(1)痛风是“重男轻女”的疾
病,男性多于女性,约95%的痛风发生在
男性,女性占5%,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能
促进尿酸排泄有关。
病因
(2)60%以上痛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55岁
(3)肥胖患者痛风发病率高,国外报道,痛风病
人60~70%是肥胖型
4)有明显遗传倾向(原发性)。据西方统计,患
痛风的后代中,痛风发病率50-60%,而普通人的
痛风发病率仅为03%
5)经常进食高嘌呤饮食(如酒、动物内脏、
海鲜)者痛风发病率高。
血尿酸与痛风发生率
血尿酸水平(mg/d)
痛风发病率
%
%
痛风临床表现
痛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
上中年人居多,男女之比为20:1。痛
风的病程可分4期: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患者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血尿酸增高,但患者无症/
状,一般从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时间可达数年或数十
年,多数终身不发作痛风,约5%12%高尿酸血症的
病出现痛风症状(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
关)
2急性关节炎期
起病急,多发于春秋季,大多数在午夜因是痛而惊醒,
最常见于指第一跖趾关节,其他易受累关节为足背、膝、腕、
掌指关节。受累关节周围明显红、肿、热、痛(见图一)
疼痛剧烈,如刀割状,持续数日后自行缓解,多数病人以后
再次发作。
血尿酸↑
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的沉积
白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
细胞内的溶酶体等破坏
释放蛋白水解酶,激肽组胺和趋化因子
炎症细胞释放-1,L-6,TN
局部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白细胞聚集
急性天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