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H的的要求: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理论的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分配制度,明确市场经济 体制推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2) 社会主义山场经济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教学吋数:6
屮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牛产力。这就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 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带动和帮助后 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三者结合构成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1、 当代屮国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1)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 的内在要求。这是改革的理论基础。
(2) in体制阻碍牛产力发展,造成人民贫困、国家落后的事实,迫使我们 必须改革。
(3) 为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2、 改革是屮国的第二次革命
(1)从改革的性质看,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牛产力。
(2)从改革的力度看,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一些具体体制,不是对门体制
细枝末节的改变。
(3)从改革的范围看,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辐射到社会牛活的一切领 域。
3、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
(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孑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所决定。
4、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 改革的对象不是社会根本制度,而是阻碍牛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 性发挥的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屮存在的弊端和观念,是对体制的革命,是制度创 新。
(2) 改革的小心或FI标不是政权问题,而是扫除发展牛产力的障碍,是发 展牛产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牛活水平。
(3) 改革的基木功能或原则不是改变社会形态,而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叽固和发展。
5、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与稳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邓小平极为重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 间的关系。
发展是H的。因为,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特别是社会牛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屮国在世界舞台和国际事务屮所起 作用的大小也要看我们自己的发展情况。
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解决牛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岀 现的各种问题,为牛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空]'可。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 发展的动力;同吋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H的。
稳定是前提。所谓稳定包含国家政局稳定和现行政策稳定,其屮最重要的是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而,也就是政局稳定。改革和发展都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否则再好的愿望也耍落空,再好的计划、方案也无法实施。但是稳定的社会环境 也离不开改革和发展,要造成并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改革和发展。
总之,改革、发展和稳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FI的,稳 定是前提,三者互相联系。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一,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够有效地组织社会牛产,实施宏观调控,从全 局出发,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屮 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含义,包括三个含义:一是量的规定性,即公有资 产在社会总资产屮占优势;二是质的规定性,:国有经济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 重要部分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整体索质 不断提高。三是在竞争小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 其布局要相应调整。
公有制经济屮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 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所谓控制力,主要表现:一是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 和牛产要素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