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班级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作为班主任来说, 他是班级的领路人,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初中生阶段是学生叛逆心理最强的时期。这一阶 段学生常带有冲动性和草率性。自主能力和自我评判能力较差。所以班主任必须系统深入地 研究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德育工作中,忽视师生互动作用:我们知道,良好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取得实 效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中,很多班主任存在下列两种错误想法:一是片面强调教师作用, 以为教师地位至高无上,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要听而不问,信而不疑;二是对民主平等师生 关系理解极端,认为要构建融洽民主师生关系,就是放弃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放任自由, 甚至与学生称兄道弟。这两种错误思想,要么导致严重的师生隔阂;要么导致教师基本权威 的丧失,从而使班级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非常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问题二:只重言传,不重身教:德育工作讲究潜移默化,如果只重言传不重身教,一旦 教师出现言行不一现象,将大大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根本谈不上德育实效。
问题三:严格要求学生,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的理解:有这种思想的教师,日常工作 中常出现讽刺、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现象,这种行为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久之 必将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
问题四:忽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这种教师只停留于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 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他严重压制了学生的思想活力,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问题五:只重共性,忽视个性:某些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拘泥于同一模式、同一标准、 同一要求,忽视了学生个性多样化、层次化的客观事实。这种德育工作毫无针对性,大大降 低了其实效。
问题六:我认为初中阶段的学校,自主权限不大,学校无力给班主任老师提供更大、更 多的利益方面的扶持,再加上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正处于性格、心理的转型时期,被戏称为 “叛逆危险期”,需要初中班主任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二、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德育工作,可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构建真正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德育工作说到底是师生之间一种双向心理交流活动,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真正谈得 上心理的默契、交流。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尊重、理解学生。在教师心 目中,学生应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热爱学生,以实际行动关心 体贴学生,要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认真听取学生相关建议, 让学生感到他们都是班级体中的主人。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亦师亦友、亦友亦生”的关系, 获得学生信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忽视差生,不宠爱优生,一视同仁。班主任要特别关 注后进生,在开展后进生德育工作时,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其人格, 努力挖掘其闪光点,鼓动其进步,对优等生不能溺爱,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慎防其缺点。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那
600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评价都 应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 功,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