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看不见的手”指向迷津.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看不见的手”指向迷津.doc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0/12/30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看不见的手”指向迷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看不见的手”指向迷津?
本文转自上海书评
● 林行止  
  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拔·法兰克(R. Frank)去年底又出版了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达尔文经济——自由、竞争和公共利益》(The Darwin Economy——Liberty, Competition, and the Common Good),对亚当·斯密揭示、自由经济学者奉为圭臬、现在读者无人不知的“无形之手”(Invisible hand,内地译“看不见的手”),提出质疑。对于笔者来说,这真是晴天霹雳、兹事体大,因此虽曾提及“达尔文经济”,却迟迟未敢写“书评”。
  在本书序言中,作者这样写道:“我对我的预测有信心,一百年后,经济学家极可能认为经济学的智性奠基者,是达尔文而不是斯密!”斯密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地位,是经济学家的共识;法兰克是学有所成的自由学派经济学者,虽然他的强项为以怀疑斯密人是理性经济动物为理论基础的行为经济学,但达致这项“大不韪”的结论,仍然有石破天惊效应。
  什么是“达尔文经济”?可从这本书的封面图像谈起。图像很简单,两只“旗鼓”相当的麋(驼鹿),抵角互撞。这是野生动物纪录片常见的镜头,何奇之有?这的确不是奇事,但法兰克从此平常现象,质疑连串经济学的根本命题,不由你不追读下去。
  麋的生理特征是有一对长可达四英尺、重超四十磅、庞然交错有点像枝桠横生的巨角。据达尔文适者生存论的演绎,这是驼鹿万千年来受“争女”这只“无形之手”诱导不断进化的结果。据达尔文的说法,角为公麋最有用、最具雄性征象的“武器”,角愈大击败对手的机会亦愈高。在不讲求法理情或情理法的动物世界,角大者“食色”兼得,这意味“如无意外”,大角的麋,在族群中无论是觅食或与异性交配,均有绝对优势。
  公麋的角愈大愈有利,为了独占“花魁”,数万年来,公麋为一己私利——传宗接代把基因世代相传,其角在进化过程中慢慢增大,以至形成现在大得成为负累的巨角;交错巨角最长可达四英尺,角长在三至四英尺的麋更比比皆是。电视所见,一百数十只巨角麋联群为觅食为争取与母麋交配而争风喝醋的“群抵”,蔚成奇观。
  可是,大角虽然在“情场”上占尽先机,但公麋为此付出沉重甚至致命的代价,这即是说,当它们遭遇食肉兽尤其是天敌豺狼袭击时,求生本能必然驱赶它们逃进茂草密林,因为草木的掩护,它们有较高逃生机会。哪知巨角导致它们轻易受杂草树枝缠阻,失去在丛林中奔跑的自由,且大大降低了它们的速度,由是无法逃避成为食肉兽大餐的厄运。这个例子,清楚说明追求私利的结果不仅无法达致公益且会造成“公害”。这与斯密鼓吹的人人追求私利会造福社群的立论完全相反。
  和大部分脊椎动物一样,公麋亦是杂交动物,据达尔文的观察,有的公麋和多只母麋交配,有的与此无缘,“终身不娶”;而“交配”次数多寡,与其角的大小成正比。从生物学角度,生有一对庞然巨角的麋,其基因广披、开枝散叶、子孙繁衍;角子比较小的,由于屡战屡败,无法获得“美人欢心”,也可说是失败的弱者不获崇拜英雄的“美女”青睐,便有断子绝孙之虞!
  套入经济学原理,麋的大角是已故经济学名家赫舒(F. Hirsch)所说代表身份地位的“正确位置”(Positional good),它带来的行动不便,令大角兼具nonposi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