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恶 心 和 呕 吐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院
呼吸内科 李球兵
概 述
恶心(nausea):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的症状: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
呕吐(vomiting):是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常常是恶心为呕吐的前奏,但也可有恶心而无呕吐,有呕吐而无恶心。
二者均为复杂的反射动作,由多种原因引起。
病 因
按发病机制分:
1、胃、肠源性呕吐:1)胃十二指肠疾病;2)肠道疾病;
2、反射性呕吐:1)咽部受到刺激;2)肝胆胰疾病;3)腹膜及肠系膜疾病;4)其他疾病;
3、中枢性呕吐:1)颅内感染;2)脑血管疾病;3)颅脑损伤;4)癫痫;5)其他疾病: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酸中毒、低血糖。
4、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症、神经性厌食。
发生机制
呕吐中枢(延髓)可分为:
1、神经反射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部。接受来自消化道、大脑皮质、内耳前庭、冠状动脉以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传入冲动,直接支配呕吐的动作。
2、化学感受器触发带:位于延髓第四脑室的底面。接受各种外来的化学物质或药物与内生代谢产物的刺激,并由此发出神经冲动,传至呕吐中枢再引起呕吐,无直接支配呕吐的动作。
呕吐可分三个阶段:
1、恶心:胃张力和蠕动减弱,十二指肠张力增强,可伴或不伴有十二指肠返流;
2、干呕(vomiturition):胃上部放松而胃窦部短暂收缩;
3、呕吐:胃窦部持续收缩,喷门开放,腹肌收缩,腹压增加,迫使胃内容物急速而猛烈地从胃返流,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
呕吐与反食的鉴别。
临床表现
1、呕吐的时间:晨起呕吐:早孕、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晨起恶心干呕:鼻窦炎;夜间或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