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7.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7.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1/1/1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7.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新 料推荐⋯⋯⋯⋯⋯⋯⋯⋯⋯⋯⋯⋯⋯⋯⋯⋯⋯⋯⋯
跟师心得
---汗 症
汗之由来:早在【黃帝内 】中, 汗的生理,病理就有了
,“天暑衣厚 腠理开故汗出。⋯⋯天寒 腠理 ,⋯⋯水下留
于膀胱 尿。”,“五液受水之津,淖注于外 而化五液。 ”(汗 心
液,泪 肝液,涕 肺液,涎 脾液,唾 溢) 。由于天 、衣厚、
作而汗出 正常生理 象。
汗 是指人体阴阳失 , 不和,腠理开 不利或出汗 及顔色异常等的一种病 ,多 于植物神 功能紊乱。
一、汗之种
1,自汗:无 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不因 作,衣厚或
而 汗出, 益甚 特征的一种病 。多 肺气虚, 气不固
所致。
2,盗汗:“睡而出, 出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即睡眠 汗
出,醒后即止的一种病 。多因阴虚内 迫汗多泄所致。
盗汗,自汗亦各有阴阳之 ,不得 自汗必属于阳气虚,盗
汗必属于阴虚。
3,大汗:指出汗 多,即如大汗淋漓,汗如雨下。可因 盛迫汗
多泄或 表太 ,病后气虚等因。如 津元气欲脱,可 致‘亡阴,
亡阳。
脱汗:又称 汗,
1
⋯⋯⋯⋯⋯⋯⋯⋯⋯⋯⋯⋯⋯⋯⋯⋯⋯⋯⋯⋯⋯⋯⋯最新 料推荐⋯⋯⋯⋯⋯⋯⋯⋯⋯⋯⋯⋯⋯⋯⋯⋯⋯⋯⋯
5,漏汗:指表证发表太过,以致阳气受损,卫气不固汗液漏出不
止,津液耗伤,出现尿少、肢冷、拘急等症状。
6,战汗:即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多为外感热病,如疟疾、伤寒
等。
7,热汗:指发热时出汗,并有口渴、面红、烦燥、目赤、小便短
黄,苔黄、多为外感热病。
8,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汗出,汗前不发热、口不渴,常兼见
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9,局部出汗:有额汗、鼻汗、腋汗、手汗、心汗、阴汗等。其中额汗较复杂,系额头出汗而身上无汗的症状。除外感病,常见于病后或老人气喘,气逆于上致额头多汗,属于虚证。如重病后期,神倦肢冷,突然额汗大出是虚阳浮越,阴无所附,阴液随气而脱。此外,肝阳上亢亦可出额汗。
二、汗证辨治:其中大汗,战汗,热汗多属于外感病按外感治疗,其他辨治如下。
1、自汗:多为气虚,卫气不固,治宜益气固表。以玉屏风散 (防风、白术、黄芪 )加党参、五味子、麻黄根、锻龙牡、三角麦、炙甘草、白芍等。阳虚者 (包括脱汗、漏汗、冷汗 )加附子、巴戟天、仙灵脾,以温阳补肾,达到阴平阳秘而汗自止。
2,盗汗:一般而言盗汗多属于阴虚,当以养阴敛汗为主。常以当
归六黄汤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等量,黄芪加
2
⋯⋯⋯⋯⋯⋯⋯⋯⋯⋯⋯⋯⋯⋯⋯⋯⋯⋯⋯⋯⋯⋯⋯最新 料推荐⋯⋯⋯⋯⋯⋯⋯⋯⋯⋯⋯⋯⋯⋯⋯⋯⋯⋯⋯
倍)加浮小麦共凑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
3,气郁出汗:多伴有陣热、烦燥、胁肋脹痛等。常与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