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论文.doc

上传人:cxmckate9 2016/5/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角色分析摘要中国人强调和谐, 大同, 因此中国文化强调表达含蓄以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 不主张直接表达, 将自己的情感毫无隐晦地体现在字句中。这样的文化属于意会文化, 也被称为高语境文化; 高语境文化对应的是高体贴说话模式, 人们强调沉默是金, 尤其是中国和日本, 一直遵循着这么一条“美德”。该论文以中国文化为例, 从其意会文化形成的背景出发, 引用实例, 探究沉默这一非语言交际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分析其对交际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找出应对对策;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高卷入,高体谅,沉默高低语境理论框架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Edward T. Hall 在他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曾定义了两个重要的术语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高语境(HC) 传播或讯息即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 而极少数则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讯息中。语境(LC) 传播正好相反, 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①。简单而言,高语境文化交际中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不仅仅是词句的概念意思, 同时也包括在交际情境下话语暗含的内容。在此种语境文化下的人们说话含蓄, 言简意赅。低语境交际是指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就只有话语的概念意思, 在此种语境下的人们说话直截了当,没有隐晦。按照 Edward T. Hall 的这一理论, Gudykuns t 将十二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按“低语境”到“高语境”的方式排列为: 中国-- 日本-- 阿拉伯-- 希腊--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美国-- 斯堪德纳维亚-- 德国-- 瑞士②。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是高语境程度最高的文化。高介入说话模式与高体贴说话模式 Yule 在《 Pragmatics 》一书中, 对两种会话方式下了明确的定义——“有一些人认为在会话中应该积极主动, 语速相对较快, 话轮转换间几乎没有停顿, 甚至还会有一些重合和抢话。这是一种会话方式,被称之为高介入式(h igh involvement style) 。还有另一种与之完全不同的方式, 说话者使用相对慢一点的语速, 话轮之间有较长的停顿, 不重合, 避免打断或者抢别人的话。这种不插话,不勉强的方式被称之为高体贴式(hi gh considerateness style) ③。就说话的方式,美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者 Deborah Tannen 在他的著作《 You Just Don ’t Understand 》一书中具体介绍了, 高介入说话模式较高体贴说话模式而言, 人们说话说得多, 音量大, 语速快; 常打断别人的话; 也不介意被别人打断; 而习惯高体贴说话模式的人们通常一次和一个人交谈;在别人说话时会发出应和之声,表示自己在听;不打断别人说话;保持沉默,静静地听。由此,可看出,中国的文化属于高体贴文化④。中国高情景文化背景下“沉默是金”的形成中国人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是默默无言, 遵循沉默是金的处事原则。沉默是金一词在正规词典中并无释义, 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更多时候“沉默是金”表达为一种行为处事方式, 告诫人们要谨言善思慎行。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原因: (一) 历史原因中国受封建统治两千多年, 阶级尊卑的思想已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脑海中, 面对长辈、领导、上司,不能锋芒毕露、恃才放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