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桂花雨.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桂花雨.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桂花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桂花雨》教学实录南岸教师进修学院附小陈晨一、浏览知大意师:同学们,还记得《乡下人家》一课中,那屋前、屋后都有哪些景物? 生:芍药、鸡冠花、黄瓜、丝瓜。师:今天咱们学****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生齐读课题)。在《乡下人家》我们见到那么多的景物,那在这篇文章中会见到什么样的景物呢? (板书: 景)会写什么事情呢?(板书: 事) 师:快速读一读课文,看谁最先有发现,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物? 生:写了桂花。师:写了什么事? 生:作者和妈妈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师:能用简短的词语说吗? 生:摇花。师:真聪明。师:同学们,像《乡下人家》《桂花树》这类文章,不管是写很多景物,还是写一个景物;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事,它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浓浓的情。(板书: 情)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作者通过写景和事,表达什么情呢,又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情的。二、品味桂花“香”师:这篇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全文出现了 8次,而这个字也恰好写出了桂花这一景物的特点,谁捕捉到了呢? 生:香。师:是的。说得真准。拿起笔,请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生:汇报带有香字的句子。师:出示幻灯带有香字的句子。师:你们找的句子都在这儿。但是请你们注意了,这句句都带“香”字,但写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同一个“香”字但写法不一样,作者这么丰富的表达,咱们可得好好地品味品味,好吗? (见学生个个紧锁眉头)犯愁了吧?我们来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读书的? 出示:毛主席的读书批注。师:这是毛主席在读书的时候做下的一分批注。你看这上面有圈、点、这是批注的符号,再看上面小小的字,是主席在读书时留下的简短体会,咱们读书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圈画出你认为写“香”很妙的词语,并写下你的感受,你的发现。你可以从中选 2-3 句就可以了,还关注一下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开始吧。(学生开始写批注) 汇报: 生1:我觉得第 2句是夸张句,因为他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2:我觉得不是夸张,我觉得是事实。因为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村里的人都能闻到,所以这是事实,不是夸张。师:的确是这样的,桂花开的时候,周围的邻居都能闻见啊。说到夸张,这 7句话里还真有一句用夸张了。谁发现了? 生3:我发现这句是夸张——“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因为不可能整个村子都浸在村子里啊!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见学生无反应) 师:那什么叫夸张? 生:就是夸大事实,不符合实际。师:理解得对。那这句你们认为是不是夸张?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我们要说出自己的理由。生4:我觉得不是夸张,因为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是说明桂花的香气持续的时间久,是事实不是夸张。师:对了事实就是这样,联系上下文你就会发现,这全年人们都会吃到什么——桂花。还真有这么一句是夸张,再找找。生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觉得这句是夸张句,因为桂花是很香,但是再香也不可能飘到十里啊! 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很正确。还有谁发现不一样的写法吗? 生6:我还发现了对比的写法——“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用家乡的桂花和杭州山上的桂花做比较,她更喜欢家乡的桂花。师:这是你的发现,还有不同的吗? 生7:我还发现了比喻的写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