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doc

格式:doc   大小:740KB   页数:7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doc

上传人:iris028 2021/1/5 文件大小:7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三地理知识体系
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
1、(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有生物物质纯在,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条件、大小行星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距离适中,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    、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___和,表面温度为___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其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和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和    ,其活动周期为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  、   。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向
北南
一个日
一个日
除外,
都是
规律:
公转
自向
北南
一个年
大约/d。
大约km/s
规律:近日点(月初)较,远日点(月初)较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3)时间计算:东西。(加减)地方时:因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600E为10时,则800E为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纽约为。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偏,北半球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如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如
黄赤交角为 度。如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度,如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存在,地球的(自转或公转)运动。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由向南北两侧
由向南北两侧
由向南北两侧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
不填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
不填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夜
南半球昼夜
北半球昼夜
南半球昼夜
全球
出现极昼范围
不填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日

夏至
月日

秋分
月日

冬至
月日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和       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月为春季、月为夏季、月为秋季、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   、   ,波速度较快,波只能通过固态。
(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    、    ,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 米, 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
(4)岩石圈包括   、    ,软流层所在圈层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1)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能量来源:,根本原因:,形式:运动和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最常见的形式:。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运动),(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运动),(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压流向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高空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风向北半球偏、南半球偏。
2、(1)大气环流:
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  ,    ,   。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   、    和     。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全球共有个气压带,个风带,其中有个低气压带。
由于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
(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大陆上形成     ,切割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大陆上形成      ,切割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