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漳河考.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漳河考.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漳河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漳河考成安县境漳河考根据《中国历史图集》、《漳水图经》、《广平府志》、《成安县志》以及有关史志资料记载与考查, 我县自古为河水( 黄河) 暨漳水(漳河)流域。据《尚书》载: “唐帝尧七十五年大禹治水至于衡漳,”衡漳故道在漳河集( 今漳河店) 等村(《水经注》载)。漳河源于山西东南, 有清、浊两支, 清漳源于乐平县( 东源) 与和顺县( 西源); 浊漳源出于长子县。清浊二漳汇众流沿河南、河北交界处下流至交漳口( 今涉县合漳村) 合而为一, 向东( 或东北) 流经, 古称衡( 同横) 漳河。漳河自太行山夹带泥沙而下, 至我县因无障碍所阻, 故称横决无常, 迁徙不定, 泛滥成灾。特别是雨季一到, 水势猛急, 河堤崩溃, 大水如不羁之野马,冲毁村庄,淹没田地,危害生命,损折财产,为害甚大。成安人民的迁徙定居, 村庄湮废建立, 人口之繁衍, 事业之衰兴与漳河息息相关。公元前六〇二年前( 东周周定王以前), 河水( 黄河) 从成安古邑乾候东( 为晋地内邑), 即今东漳河一带由南向北流过。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东迁出境, 漳水( 即漳河) 始由县境西南向东北流过, 注入黄河。至秦朝,漳水由邺(今临漳)经今成安大郭庄、西霍村、南鱼口、县城南、化店、南渚、小堤等村出境。汉代成安县名斥丘。漳水由邺县入境徐村,向东北流经今温庄北、南鱼口、北阳、张庄、西马堤、小堤西、沙窝、大堤西至阎村入即裴(今肥乡县)。同时,在县境西部,滏水从黄龙入县境,经商城、高母、向阳等村, 入肥乡县汇入漳水。三国(魏)时,漳水由县西部大郭庄村入境,经南连送、北鱼口、县城、西马堤、西野庄、大堤西、固子等村流入肥乡县境。滏水由黄龙入成安, 向东北流经商城、高母村北、二祖等村入肥乡, 仍注入漳水。西晋时漳水由县西南邺县入本县亦村, 下流过大郭庄、西霍村、后阳寺、张庄、沙窝、大堤西、阎村等村进入肥乡。滏水流经同上。南北朝北齐时县名改为成安, 漳河从县西南大郭庄入境, 向东北流经西霍村、阳寺、北散户、西乡义, 再向北偏西流经大堤西、北刘庄入肥乡。滏水迁出县境。禹河从县境东部艾束从南向北流过。隋唐时,漳水由县西南大郭庄入县境,经西霍村、南鱼口、县城南、沙窝, 至吕村分为东、北二支。北支经阎村入肥乡; 东支向东经辛庄村南、东河入今广平。宋代漳河仍由大郭庄入境, 经西霍村、南鱼口、县城东至小堤西分为北、东二支。北支经西野庄、河疃入肥乡;东支经化店、西乡义、东乡义、河东入广平。宋太祖建隆元年( 公元九〇六年), 漳河决注城下,水深二丈。绍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漳河决,水灾。元代,漳河由县西南徐村入境,流经西霍村、阳寺、张庄、小堤西、固子等村入肥乡。至元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年)曾引漳河水灌田,颇获水利。明初,漳河流经同元代,明成化以前,漳河由县东南郑家庄入境,向东北流经李重村,吕彪村东、郭坊村西、吴家疃村东、漳河店村西、乡义村东、路固村东、东河村东、小堤西村东入肥乡。弘治间其支流阳寺、北阳、连送等不断淹没城郭乡村, 为县大患。至正德间, 漳河南迁入魏境。万历十六年( 公元一五八七年), 水复北徙, 入本县境。二十三年(公元一五九五年)流入堤东吕彪故道,经甘罗、吴家疃、东河、小提等村入肥乡境。二十八年(公元一六〇〇年)决王林堤, 河道改由阳寺。金山、西马头堤、化店、大堤西等村入肥乡。三十年(公元一六 0 二年)决南豆公堤,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