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艾灸穴位图艾灸穴位图——广州好轻松中医美容保健团队分享艾灸概述中文名称:艾灸英文名称: moxa-wool moxibustion 定义: 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或艾条, 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 一级学科); 针灸学( 二级学科); 针灸疗法及其他(三级学科) 治疗原理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 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应用范围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 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 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历史传承明朝《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说明灸疗还可以弥补药疗与针疗之不足。现代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 艾灸具有调整脏腑组织功能, 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功能, 调整和提高肌体的免疫功能。通过一定的穴位艾灸,能使人体产生一种温和灼热的感觉。利用这种热力的作用,透入人体肌肤而产生的刺激, 能促使血液循环通畅而起到治病和保健之功效。艾叶性温, 有温经散寒之作用; 艾味芳香, 有开毛窍, 透肌肤作用;艾能温通十二经脉,通过艾灸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手上穴位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操作: 1、补脾经: 使患儿拇指微屈, 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2、清脾经: 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 见右图。约推 100 ~ 300 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 1 、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 见中图,约补 200 ~ 400 次。 2 、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 200 ~ 400 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操作: 1 、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 200 ~ 400 次。 2、清肾经: 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见右图,清 100 ~ 200 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脚上穴位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 丘墟穴, 昆仑穴, 足临穴, 行间穴, 里内庭穴, 下痢穴, 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脚上穴位对应关系主要的足部穴位与器官的对应关系: 1) 脚趾部分——鼻腔、眼睛和耳部 2) 前脚掌靠近大拇指的部分——甲状腺和心脏 3) 前脚掌后方——肝脏、副肾和胆囊 4) 脚掌凹位——肠 5) 脚跟- ——生殖器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日常保健腧穴补肺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