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尼日尼亚.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尼日尼亚.docx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1/1/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尼日尼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尼日尼亚
尼日利亚石油下游产业现状及前景
文章来源: 驻拉各斯经济商务室
2006-03-06 02:23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中国驻拉各斯经济商务室
 
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目前探明储量为352亿桶,分列世界第11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第7位和非洲第1位。由于勘探开发能力不足,尼石油工业发展主要依赖其与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目前大约92%的石油生产和84%的工程及其相关服务由跨国石油巨头或外国公司承担。据统计,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道达尔、阿吉普和阿达克斯等在尼跨国石油巨头的石油日产量占尼日利亚整个石油日产量的95%以上。但是,尼石油下游产业目前处于恢复阶段,各环节自由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尼石油下游产业改革的推进,市场开放程度也将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私人成份将进入尼炼油生产、成品油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竞争势态也将日趋激烈。这将为我企业参与尼石油下游产业发展合作提供了契机。
 
一、尼日利亚炼油工业概况—历史与现状
尼日利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比较发达的原油生产,为其炼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充足的物质基础,并使其成为非洲四大石油炼化中心之一(其它为南非、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三国)。尼石油炼化业始于60年代中期,当时只能生产普通汽油和燃料油。70年代至80年代,尼石油炼化业进入了高峰期,开始生产润滑油、石蜡、沥青、高级汽油、柴油等。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管理不善、维护不佳、设备陈旧失修且毁损严重,尼日利亚三大炼油厂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加上管道偷油、火灾和爆炸等不断发生,其实际产量仅有设计能力的50%,石油下游其他产业也处于惨淡经营状态。
尼日利亚炼油工业完全被国家垄断经营;到目前为止,尼国家石油公司(NNPC)拥有三座大型炼油厂(哈科特港第一第二炼油厂于1993年合并),
。哈科特港第一第二炼油厂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大的炼油厂。
尼日利亚三大炼油厂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所处地区
建立
时间
承建商
主要产品
生产能力
备注
1
卡杜纳炼油厂
北部
1980年
日本千代田化学工程建设公司
润滑油、石蜡和沥青
550万吨/年
(11万桶/日)
1982年增建润滑油工厂
2
瓦里
炼油厂
南部
中心区
1978年
意大利Snamprogetti
高级汽油、普通汽油、丙烷、丁烷、液化石油气和柴油
620万吨/年
()
1986年增建碳黑厂和聚丙烯工厂
3
哈科特港炼油厂
东南区
1965年
-
普通汽油、燃料油
1050万吨/年
(21万桶/日)
哈科特港第一第二炼油厂于1993年合并
1989年
法国和日本公司共同承建
液化石油气、车用优质汽油、炼油、粗柴油和燃料油
 
面对上述困境,奥巴桑乔总统加大了对炼油工业的投资力度,加速恢复和提高石油炼化能力。1999年至2003年间,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先后投资4亿美元用于炼油厂技术设备改造,,效果比较明显。据尼NNPC负责炼油和石化产品的执行董事Abubakar Yaradua透露,尼现有的炼油厂经过整修后,生产能力已大有恢复。卡杜纳(Kaduna)炼油厂、哈科特港(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