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郭沫若诗两首阅读答案.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郭沫若诗两首阅读答案.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郭沫若诗两首阅读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郭沫若诗两首阅读答案《郭沫若诗两首》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 — 1978 ), 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 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 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小学和中学时代, 通读《庄子》《楚辞》《史记》等书, 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 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 1914 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 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1919 — 1920 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天上的街市》 1. 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 →天上的街市→天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自由 2. 写作特色: (1 )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2 )运用联想和想象。 3. 主题: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 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 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一)诗的结构《静夜》诗的结构和《天上的街市》有相似之处: 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 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 收尾出人意料, 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 因此, 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去发现两首诗在这方面的异同。(二)写景──想象的基础读完这两首诗就会发现,诗人的想象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 可以设想: 如果只写景不想象, 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 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象, 就会显得突兀, 不自然, 似乎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 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且, 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过程, 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 才能有所感想并进一步产生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象, 因此写作中总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象,才能写出非凡的、美妙的文章。《女娲造人》(一)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 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1. 写作特色: 文章清新, 质朴, 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文思路要抓住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 ‘啊! 我的影子, 是你吗? 我好像看见你了! 真的,我看见你了!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二)情节发展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 给他带来了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 使他得到了光明。(三)主题概括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